巾帼张梅:存诚慎药性 仁术尽平生

“妙手医人心,心正药自真”,有这样一位慈爱的女性,对待患者仁心如山,温情似水,使他们感受到了方寸病榻间的岁月温暖。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有这样一位坚毅的女性,行医路上风雨兼程,披荆斩棘,致力于边远山区残障患儿的悉心筛查,祛病扶伤。

 “好春住人间,桃李盈天下”,有这样一位广博的女性,治病同时传道授业,广栽桃李,将一株株稚嫩的幼苗,栽培成可堪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她,就是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张梅,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的负责人,一位悬壶济世、杏林春暖的巾帼标兵,一位坚毅勇敢,上下求索的巾帼标兵,一位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的巾帼标兵。

“当时学习中医,实际上是懵懵懂懂选择的道路,我当时第一志愿填的是教师,可惜没被录上……”面对采访时,张梅医生温和地笑着,轻轻地推了推眼镜,语出惊人但又自豪诚恳地说道:“但我成绩还是蛮好的嘞,父母都在个旧,毕业后就从云南中医学院来到这里上班了,从此走上了中医的道路。”

现年58岁的张梅医生,身材高挑,面容清瘦但又神采奕奕,谈吐间顾盼生辉,俊采飞扬。犹如她的名字一样——在寒霜重露、顶风傲雪中盛开的一朵梅花。“你们说要采访我,其实我觉得我没啥好的贡献,做得好是应该的,做不好才不应该!”张梅医生如是说道,略显平淡的话语中,其实是她对风雨沧桑、酸甜苦辣的36年行医生涯的高度总结,也是她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医学女性,对自己工作求索的高标准、严要求。

张梅医生是1986年毕业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在中国刚刚迈步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她可以说得上是时代的宠儿,但她放弃前往更大的舞台,毅然决然返回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小城个旧,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致力于中医临床工作,与因锡而生、因锡而荣的云锡职工医院同呼吸、共命运。她的生命旅途,也随着在困难中执着前行的医院跌宕起伏,但不论身处万人瞩目的山巅,还是跌落无人问津的深谷,不论沐浴红土高原灿烂的荣光,还是承受来客寂寥的落寞,她始终与医院共担风雨,不离不弃。“我在这里36年了。从来没挪过位置”,张梅医生随口说道,但从这句平淡的话语里,我们读出更多的是信念与坚守。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红河州肿瘤医院中医科有着辉煌灿烂的过去,上个世纪90年代,时任院长的万嘉钟医师,医术精湛、管理有方。与雷庆安医师携手奠定了中医科的框架基础,整个科室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来,随着矿山治理整顿,“个旧模式”改革深化,云锡职工医院转制为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当初与张梅同来的一些年轻人,想要不约而同去寻找更大的舞台。但张梅老师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热爱,坚定地选择了和科室一起谋求发展。

据同科室的双文武医生回忆,他在千禧年初到这里参加工作时,每月绩效只有50元钱,诺大的科室只有4名医生,显得格外空荡冷清,“其他都走了,单留一枝花!”这枝花就是张梅,双医生幽默风趣的说道:“张梅医生对我们很好呢,有什么事情都呵护着我们”。而张梅说:“他们给我取了个外号叫‘呆母鸡’,意思是像老母鸡一样,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尽可能护着科室那几个年轻人。”说到此处,张梅医生的脸上泛起阵阵笑意。虽然他们在描述当年的艰难时笑语盈盈、云淡风轻,但我们可以从这些只言片语中,读出当时的险阻重重,惊涛骇浪,更可以读出张梅医生,以一名女性特有的风采与人格,在风雨飘摇之中,宛如定海神针一般撑起了一片天。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牢牢把好中医科的舵,在狂风暴雨中奋勇前行,终于驶到了云开雾散、雨过天晴的那一天。

在张梅医生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下,科室不断发展,并于2009年进一步做大做强,在中医科的基础上成立康复医学科。而对于这门新兴学科,医德双馨、经验丰富的张梅医生,结合着传统中医学问,提出了自己深刻的见解:“康复医学是我们现代医学的一个专业,既包括言语、认知、运动这些现代康复、又包括针灸、推拿、按摩这些传统康复”……然而,新的难题又出现了,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等待着张梅医生和她的团队在上面描摹作画、勾勒渲染,这是需要探索和钻研的。在康复病区刚成立的时候,大家对此知之甚少,整个病区只有1名治疗师、1名病人,于是,张梅作为一名女性的那份坚韧爆发了顽强的力量,她一次次深入其他科室,一遍遍向人们宣传康复医学对患者、家庭、社会的意义。她的足迹,宛如年轮一样、记录着岁月的悠远和漫长,彼时彼刻,她没有想到,她的足迹会随着山间的清风,走向红河贫困边远地区的千家万户,走得更远,更长。

在康复医学的治疗中,有一项特殊而又充满意义的工作,就是儿童康复治疗,对于很多先天性残疾的儿童来说,如果能尽早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以后的人生会截然不同。说到此,张梅医生颇为动情,泪水不知不觉间湿润了眼眶:“我们之前去一家儿童福利院的时候,看着一排排先天残疾的儿童在地上睡觉,流着口水的、肢体蜷缩的、当时就觉得心很痛,他们是不该被遗弃的天使,如果父母当时有点责任心,早点送过来康复治疗的话,孩子的未来和人生会大不一样!”从此之后,张梅医生带领着团队,在红河州的各个县市、乡镇间开始了残障儿童的筛查,元阳的山为她们记载不辞辛劳、绿春的水为她们奏鸣欢歌、红河的风为她们驻足停留,从县市下到乡镇,再从乡镇下到村寨,崎岖的乡村道路并没有阻碍她前进的步伐,而今已筛查残疾儿童700多人,让有康复需求的孩子,一个也漏掉。

在张梅医生妙手回春的众多病例中,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这对双胞胎在刚出生时,残酷的厄运就降临在了天真无邪的幼小身躯上,兄弟二人被双双诊断出了脑性瘫痪,命运过早地向懵懂无知的兄弟展露出了险恶与薄情,也给予了这个平凡但温馨的四口之家重重一击。但面对波澜诡谲的命运,张梅医生并没有放弃,孩子的家人没有放弃。而此时,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已经投入使用,拥有着先进完善的设备,认真负责的医生,技术精湛的治疗师。大家一起同心协力,在筑梦健康中国的征程中,为双胞兄弟开启走向美好未来的康复之路。“我的团队真的很辛苦,我的那些治疗师们真的很辛苦”,这是张梅医生在采访中最常说的两句话,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简单的一句言语、一个行动,你要成千上万次重复,他才能稍稍理解,治疗师经常因为体力不支,直接跪在地上抱着小孩进行互动、交谈。“每次她们下班,都是头发凌乱,精疲力尽的样子”,张梅医生由衷地感叹,但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奇迹出现了,弟弟可以完全走路,独立上学了,并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哥哥也在康复的路上不断迈出勇敢的步伐。

此时,我们看见张梅医生幸福的笑,笑容就像清泉,惠泽了人民健康。其实,很多人感谢1986年那个硕果累累的金秋,这个心系苍生的少女就是带着同样的笑容来到了这家医院,这一笑,世间就有了长久的吉祥和安康。(赵子晗)

责任编辑: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