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苗族壮族乡位于河口县东北部,东南部与越南老街省猛康县接壤,西部与文山州马关县山水相连,国境线长81公里。辖8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共6110户19831人,辖区内居住有苗、壮、瑶、布依、傣、汉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057人占总人口的75.9%,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为一体的农业大乡。近年来,该乡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贯穿于全乡工作全过程,全力构建“民族团结进步+ x”融合发展大格局,携手各族群众生动演绎着民族团结大篇章。

一、民族团结进步+脱贫攻坚,同频共振双推进

该乡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同脱贫攻坚、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有效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示范创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实施 “七个一批”工程,在各族群众中严格落实金融定向教育扶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县级补助政策、扶贫小额信贷、沿边定补、低保等惠民政策,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776户2878人。2019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0元,同比增长13.4%;粮食总产量10313公斤,人均有粮527.1公斤。2020年,为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胜利,高质量完成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该乡围绕脱贫标准,精准施策、全力攻坚,聚焦“两类人员”,从产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生活条件改善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确保民族地区建档立卡户脱贫后续巩固工作稳步进行。

桥头乡以“民族团结进步+X”模式 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桥头乡以“民族团结进步+X”模式 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二、民族团结进步+产业培植,增收富民暖人心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进一步抓好种植、养殖两大主导产业。实施玉米新品种实验示范4个和水稻新品种种植实验5个,完成水稻高产创建5000亩;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种植模式,引导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务费等多种形式入股,吸引737户群众参与,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参与分红,培育优质经济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采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广红心柚、柑橘、李子等特色产业种植19215亩、中药材种植24689亩。通过科学养殖和精细化管理,巩固和扩大养殖成果,全乡生猪存栏10024头,出栏10060头,大牲畜存栏421头,出栏391头,家禽存栏77745只,出栏70627只,家禽肉类总产量531.04吨,禽蛋产量56吨,畜牧业总产值达9863万元,受益群众占全乡总人口90%以上。

三、民族团结进步+特色旅游,激发创建工作活力

“打造苗乡文化”是该乡“民族旅游品牌”发展的又一股中坚力量。依托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以举办中越边境苗族花山旅游节、中越边境壮族花米饭节、瑶族对歌节、傣族姑娘节和布依族牛王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为载体,汇聚边疆民族传统习俗,每年吸引游客3万余人,拉动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打造“边境红色文化旅游”长廊,挖掘和弘扬放马哨“红色”文化,丰富放马哨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内涵,切实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示范旅游产业品次,努力打造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每年参观旅游人数达6000余人次,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桥头乡以“民族团结进步+X”模式 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民族团结进步+边民互市,聚力共促民族繁荣

坚持以兴边富民大力推进民族团结创新发展,认真落实边民互市规范运营要求,紧紧围绕“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依托老卡、纸厂2个省级通道,推动老卡、纸厂2个省级通道口岸建设,开辟民族特色产品消费国际市场化。鼓励边民积极参与市场自由贸易,利用赶集天进行民间通商,力促边境边民互市贸易便利化,带动边民增收,改善边民生活水平,促进边境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五、民族团结进步+民生改善,百姓幸福得实惠

聚焦“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点,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的核心支撑。该乡结合人居环境提升整治行动项目,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实施拆除“两违”工作;抓好项目建设推进,实施老董上寨道路硬化、半坡寨示范村、新堡寨村内基础设施等专项扶贫资金项目21个;持续推进水利水毁工程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工程,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家庭医生健康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大力发展养老保险缴纳事业,稳步提高养老保障率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推进“两校一站”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不断改善民生福祉,切实提升各族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桥头乡以“民族团结进步+X”模式 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六、民族团结进步+舆论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充分利用民族团结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群众赶集日以及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助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础。通过广播、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民族政策、民族基本知识和民族团结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共悬挂横幅15条、制作宣传展板9块,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村设置苗、瑶、汉多种语言滚动播放LED显示屏8个。充分发挥农村广播“村村响”作用,利用“村村响”广泛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民族大团结氛围。

责任编辑:曹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