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红河州“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第六场石屏县专场在蒙自市红河展览馆举行。石屏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鹏程向大家介绍了70年来石屏县的大变化。

石屏70年来告别贫困、落后 交出华丽答卷

告别一穷二白,向全面小康迈进

      建国初期,石屏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仅686万元,至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5.45亿元,70年间增长了1099倍,财政总收入更是从建国初期的79万元跃升到去年的8.25亿元,增长104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60年的32元增长到212547元,增长391倍。贫困发生率降至0.77%,成为云南省首批、红河州首家脱贫出列县。

石屏70年来告别贫困、落后 交出华丽答卷

告别粗放发展,向生态集约转变

      上世纪70年代起由于筑路、采石、采矿、垦荒等人类活动极大地破坏了天然植被,湖泊面积缩减,异龙湖生态系统也遭受破坏,逐步成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4个水质长期处于劣V类的湖泊之一,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云南省治理的3个湖泊之一。

石屏70年来告别贫困、落后 交出华丽答卷

      近年来,石屏县历届党委、政府付出了艰辛努力来整治异龙湖。在对异龙湖的长期治理中,构建了截污治污、生态修复、节水补水、科学监管四大体系,累计投入 1.34亿元,共计还湖还湿8000亩,每年新增异龙湖补水2600万立方米,逐步实现水体置换。并完成《异龙湖保护管理条例》第三次修订,于2019年7月1日正式施行。同时,全面关停取缔分散在园区外的豆制品加工企业、作坊,全面实施环湖畜禽禁养限养,集中清理长期违规占用龙潭水资源的餐饮鱼庄,完成异龙湖沿岸1800亩临水杨梅园休耕,扎实推动北岸3000亩农田流转工作。

石屏70年来告别贫困、落后 交出华丽答卷

      据监测数据显示,异龙湖保护治理取得初步成效,2018年11月至今异龙湖水质达到Ⅴ类,提前一年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异龙湖湖面面积从最低31平方公里逐步增加至35.8平方公里,水量从2013年的1573万立方米增加至现在的8400万立方米以上,最高蓄水量达1.17亿立方米。2017年3月10日异龙湖实现湖水西进东出,时隔46年首次复归珠江水系。

告别产业单一,走跨界融合之路

      石屏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集“美食享受、制作体验、工艺展示、文化科普”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区建设;同时,“石屏豆腐”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效初显,石屏豆腐产业实现了从分散式生产向园区集中发展的转变,从传统的初级加工逐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产业集聚度得到了极大提高,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年产量20万吨产值23.6亿元。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名片”效应集中显现,龙朋龙韵养生谷获批国家森林小镇试点,一批特色乡村为更多人所认知,“古城韵、湿地缘、花腰情、美食怡”四大元素不断融合。

石屏70年来告别贫困、落后 交出华丽答卷

告别封闭落后,建高速路网

      石屏县地势北高南低、西南东低中间凹,似一向东开展的撮箕。总地形为"三山夹两河",历尽艰辛石屏县最终实现高速公路东西贯穿全境,成为全州首批通高速的县市之一,全县9乡镇实现通水泥路或沥青路,100%的行政村通硬化路,100%的自然村通公路。建成黄草坝、阿白冲为代表的北水南调水源工程,打通了阻碍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血脉通道。此外,石屏人民翘首以盼的峨山至石屏至红河高速公路、石屏(宝秀)至新平(大开门)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

石屏70年来告别贫困、落后 交出华丽答卷

记者 段杰 实习生 杨学桐 周璞

责任编辑: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