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蒙自市西北勒乡变了!跟以前相比,地还是那片石头在地,收入却不是以前的收入了!同样的地,种的不仅仅是玉米,还有甜脆可口的苹果、绿油油的烤烟、金灿灿的万寿菊......在人们的印象中,西北勒是不毛、苦寒的蛮荒野地,是偏僻、闭塞、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而今,在短短二十多年里,蒙自市西北勒从乡财政收入不足2000元到现在财政收入2000多万元;从农民群众一穷二白到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11532元;从只靠种植产量偏低的本地玉米勉强果腹到现在拥有5万余亩苹果、8700亩烤烟、4400亩万寿菊的产业......西北勒乡正上演着一部精彩的的“变形记”。

    在西北勒的山上,苹果树、玉米、烟草、黄豆、南瓜等不放过任何一处石头缝里可以生长的泥土,坚强、鲜润、蓬勃地吸收着大地的精华、汲取着阳光,组合出一幅幅青翠的画面,让西北勒在这个季节鲜活别致……这仿佛就像生活在这片石头山上的干部群众,正用勤劳和智慧顽强地抒写着一曲对大地、对劳动、对生活的“绿色颂歌”。

    马光书是西北勒乡政府的一名本地老干部,他见证了西北勒几十年的产业发展巨变。他说,以前西北勒乡传统的玉米品种只能勉强果腹,对此乡党委、政府就对玉米大作文章,推广种植杂交玉米,以求在极其有限的土地上争取获得最大的收益。对新生事物,老百姓却不敢轻易接受。面对杂家玉米推广难的问题,西北勒乡的党员干部们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试种。在取得较好收益后,老百姓们才真心实意接受种植杂交玉米,并在党员干部及农技专家们的逐户指导下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改写了西北勒古老的耕作方式。

    杂交玉米的种植不仅给西北勒乡最初解决温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民日后打开更广阔的思想领域开启了第一扇门窗。

    “2003年烤烟‘上山’了。”谈到西北勒的产业发展之路,马光书打开了话匣子,回忆起西北勒乡群众增收的一大亮点——烤烟产业。他说:“推广烤烟遇到了和当年推广杂交玉米一样的难题。老百姓始终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但是要想发展必须要有改变。为了鼓励农民种植烤烟,当时的烤烟种子全是乡政府免费提供的,还专门组织了一支队伍帮助农民栽种烤烟,女的点粪、男的挖坑,干部群众一起种烟。为了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当时队员们的伙食全部是乡镇府送到地里来给我们吃的。”就这样,一次次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老百姓种植技术,一次次苦口婆心地鼓励动员老百姓,最终,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努力下,烤烟已成为西北勒乡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8年,该乡发展烤烟8700亩,种植面积位居全市前列,经济收入超过3400万元。

    有了推广杂交玉米和烤烟的成功经验后,西北勒乡在推广的苹果和万寿菊产业种植时便驾轻就熟了。

    西北勒乡苹果种植可以追溯到1996年,当时从山东引进了10多个品种进行试种,经过几年的发展,最终选定适合西北勒种植的仅三个品种,即现在的早熟品种皇家嘎啦、中熟品种富士王、晚熟品种烟富三号。从2007年开始,西北勒乡党委、政府把苹果种植作为一项富农兴乡的重要产业来抓紧抓实。在加强产业扶持培育方面,2012至2013年连续两年实施以苹果种植为主的石漠化治理项目,种植苹果2万亩,并修建100立方米蓄水池53个,连续3年实施10000多亩的低效林改造项目;同时与红河学院、云天化集团等开展“校地+企地”合作模式,引导群众开展苹果测土配方施肥、规范种植,并正在申报“西北勒苹果”地理标识产品认证。在加强产业基础投入方面,2016年10月在中央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重点县蒙自市建设项目建成后,同步推进苹果核心区8条产业道路建设和西北勒乡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解决了区域内苹果生产用水问题。在加强产业助力脱贫方面,实施以化肥补助形式的产业扶持工作,发放价值167.3万元的化肥13391包,受益农户1800户。现在,全乡苹果面积从2007年的1940亩发展到2018年近5万亩、人均5亩的规模;同时2018年苹果产量打8000吨,实现经济收入8000万元。

    沿着去往西北勒乡的柏油路一直走,你会发展路边比以前多了一座座别具一格的小亭子。西北勒乡宣传委员罗兵介绍:“随着西北勒乡村乡貌的变美和苹果产业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人会驱车来采摘苹果和游玩,农户会在路边销售苹果,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乡党委、政府为了消除隐患,就沿路建了8个亭子,既可以让农户销售苹果,又可以供游人休息、纳凉。”

    耐心地推广、细致地服务让你西北勒乡演绎了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变形记”。巍巍犁耙山,沧桑古马道。多少蹉跎岁月从犁耙山上流淌过,如今勤劳勇敢的西北勒乡人民乘着改革的春风,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奋力开拓、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适合西北勒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通讯员 邱娟 陈波 何碧 报道

责任编辑: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