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四素同构,万物共生 (胡彦辉 摄)

9月,位于元阳县的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一片片、一层层梯田像金黄的色块,从山肩山脊绵延嵌入深深的河谷山麓,微风轻轻拂过,光泽变幻、稻香缕缕,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凸显出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景象,惊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四素同构,万物共生 (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一年的胼手胝足,哈尼人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曾经仅会在一年一季的红米中荣枯的梯田,如今不仅红米丰产,还实现“稻鱼鸭”共生,“绿水青山”产出“金山银山”,为守护这片世界文化遗产的哈尼人带来可观的收益……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四素同构,万物共生 (图片来自网络)

在“绿色生态靓州”建设中,红河州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工作思路,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推动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发展的探索实践,让这份千年“活态世界遗产”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悉心守护,“四素同构” 循环生态系统完整运行

眼前是座座青山,耳边有潺潺流水,每天清晨,元阳县阿者科村的“赶沟人”高工后都要扛起锄头到村子对面的观音山上清理沟渠,维护好哈尼梯田的“命脉”。沿着沟渠和水流,哈尼人在1300多年历史中创造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一览无遗:水沿高山森林而下,滋养村寨的人们,然后依次浇灌梯田,并沿层层梯田汇入江河。江河中的水在亚热带气候的作用下,升腾凝结后重新回到森林,如此循环反复千年,梯田和村寨生生不息……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如仙境般的哈尼梯田 (杨志和 摄)

“四素同构”,万物共生,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高度吻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3年、2017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都提到了哈尼梯田,对哈尼梯田的保护寄予厚望。多年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红河州以维护 “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为重点,展开了一系列保护行动。

在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划定“四域十片区二十万亩”保护红线,颁布实施了《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及指导性文件。健全哈尼梯田管理机构,州级专门设立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元阳县成立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红河、绿春、金平3县也成立哈尼梯田管理局,全面负责哈尼梯田日常保护管理工作,对元阳县坝达、多依树、老虎嘴、牛角寨片区,红河县甲寅、撒玛坝片区,绿春县腊姑、桐株片区,金平县阿得博、马鞍底片区进行重点保护管理。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多依树日出(图片来自网络)

保护森林——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工程,恢复遗产区生态植被1.71万公顷,在遗产区公路两侧义务种植树153.9公里,大力推广节能灶、太阳能等新能源替代项目。

保护村寨——严格执行传统民居建设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房屋层数、建筑面积、民俗风貌,逐步恢复传统民居,实施哈尼梯田小镇和遗产区传统村落提升改造,对遗产区1600多户传统民居实行挂牌保护。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在阿者科村,村民们正在对老旧房屋进行保护性改造 (常玉选 摄)

处理污水——在遗产区的村寨修建生活用水渠和排污渠,村里产生的污水通过排污渠进入人工湿地前端的沉砂池,先后经美人蕉、旱伞草、水葱、睡莲等植物吸收过滤,达到可利用的标准后,流入梯田进行农灌。 

同时,继续沿用哈尼族历来都有的“赶沟人”“守林人”“木刻分水法”“水力冲肥法”等民间管理办法,并进行了完善。

科学留人,让千年哈尼梯田“活”在当下

前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谋出路,只剩下老一辈固守着“老本”。作为世界活态文化遗产,一旦传承千年的稻作体系崩塌,对哈尼梯田来说,可能会是毁灭性打击,保护“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也是徒然。这一问题,引起州、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州委书记姚国华指出,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的关键,在于人的可持续发展。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阿者科秋景 (梁荣生 摄)

围绕“留住人、可持续”,红河州不断创新梯田保护与发展的方式。 

2018年,元阳县邀请专家团队为哈尼梯田旅游发展作战略规划,并为遗产核心区的阿者科村编制了“阿者科计划”,对村寨进行整体改造并统一向游客收取费用,收入归全体村民所有。一系列的措施吸引了大批村民回乡创业。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金秋稻浪》(佟忠义 摄)

高烟苗就是回乡创业的村民之一,他把自家房屋改造后开起了农家乐。“现在不仅有收入,还能得到分红!”高烟苗高兴地指着村里的公示板说道。公示板上,事无巨细地记录着近期村里的每一笔旅游收入及每一次分红、各家各户的所得明细。许多像高烟苗一样的村民,已坚定成为梯田守护者。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红河风光如画 李信忠 摄

为保护蘑菇房和梯田,“计划”还划定了4条底线:不租不售、不引进社会资本、不放任本村农户无序经营、不破坏传统。在公司与村民签订的旅游合作协议中,梯田的维护管理作为一条重要内容写了进去:村民负责景区内梯田的正常维护,并按季节耕种、管理、收割;崩塌的梯田要及时维修,保持梯田原有景观;不得随意撂荒梯田,不得随意在梯田种植水稻以外的作物。

另一种有效探索是“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近年来,红河州在元阳、红河、绿春和金平4个县示范推广哈尼梯田“稻鱼鸭”高产高效生态种养模式1.14万公顷,其中梯田核心区示范种养2133公顷。这一模式,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的综合效益,激活千年哈尼梯田现代生态农业:在梯田种植水稻的时候,按时间节点养鱼、养鸭,稻田里的杂草、虫子为鱼、鸭提供了食物,鱼、鸭为红米提供肥料、捕食虫害……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梯田稻鱼丰收(图片由红河县委宣传部提供)

田还是那块田,产值却大不一样。这几天,元阳县多依树村委会普高老寨村村民卢正荣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以前单种红米,0.067公顷梯田收入顶多2000元,现在不仅可以卖红米,还可以卖梯田鱼和鸭蛋,0.067公顷产值可达6500多元……”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梯田变身“致富田”(图片来自红河日报资料库)

有益的探索打破了当地群众“守着非遗熬日子”的困境,一批年轻人纷纷回归,千年哈尼梯田更好地“活”在当下: “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依然完整运行;哈尼人依然在梯田上耕作;源源不断的客流涌来,枕着水声入眠,听着鸟鸣起床,看着梯田写生……

转化创新,努力建成 “两山”实践示范区

丰收的季节来到梯田,昆明游客白琳有了另一种感受:“第一次来只觉得梯田壮美,这一次来,非常惊叹这里农耕文明智慧的延续和绿水青山的转化!” 

近年来,在坚决守护梯田“绿水青山”的同时,红河州围绕促进梯田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有效变成“金山银山”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红河县樱花谷 张洪科 摄

大力打造哈尼梯田红米品牌,通过“互联网+梯田红米”电商销售形式,让梯田红米成为电商“网红”,红米价格也从之前的每公斤3.3元上升到每公斤7元。

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遗产区土地流转经营合作新模式,在保持流转农户承包权人和耕种性质不变基础上,优化农业生态,加快梯田红米产业提质增效。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梯田稻鱼丰收 (图片来源:红河图库)

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乡村客栈餐馆、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旅游产业经营服务,形成“梯田旅游+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 

如今的梯田,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共处,梯田实现“稻鱼鸭”共生,文化旅游品牌更加响亮,成为红河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在刚刚举办的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特色产品展销会上,梯田红米受上海市民热捧 (沈鸿文 摄)

2018年,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与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图片来源:无限红河)

“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将梯田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元阳县委书记李维在接受人民论坛专访时表示,将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化、经济绿色化的有效路径,着力打造生态和经济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方式,实现哈尼梯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努力建成全国“两山”实践示范区,探索出在世界文化遗产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经验。

元阳: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新时代千年“活态世界遗产”迸发新活力

哈尼梯田生机勃勃(胡彦辉 摄)

记者 宋文 倪琴 胡彦辉 魏道俊 李立章

责任编辑:蔡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