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八声部民歌拨动老人的心弦
    2019年6月14日晚,30名来自云南、广西、重庆、山东的青年在云南省红河大剧院音乐厅唱响了哈尼族传统栽秧山歌《吾处阿茨》,朴素而清新的哈尼族传统民间音乐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这是红河学院为主体的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哈尼族八声部民歌演唱人才培养”集中培训40天后学员们以一种朴实自然的音乐表达方式向观众展示哈尼族独具魅力的传统民间音乐。
哈尼族八声部民歌拨动老人的心弦
    原红河州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指挥郭长风观看后感叹到:“神秘,婉转的哈尼族音乐又朴素,又震撼,有着高度的吸引力,所有人都在静静的听。音乐会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学术价值”。云南艺术学院申波教授说:“30名学员发自内心的拨动心弦的声音感动了我,这种生命的自然展示,给我们带来内心的温润表述”。云南民族音乐家李元庆作为音乐会解说嘉宾,对曲目的精准解说激发了听众鉴赏的兴致,增进了听众对哈尼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汇报音乐会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栽秧山歌,也展示了哈尼族传统民间音乐 《苏咪咿(哭嫁)》《红布阿玛姆啦(布谷鸟叫了)》小声唱的情歌“茨然啊”《哟哩嘛毕标啊(谨记古理)》 等非常好听的多声音乐。
哈尼族八声部民歌拨动老人的心弦
    据“哈尼族八声部民歌演唱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张富林介绍本项目旨在培养既熟悉哈尼文化又能熟练演唱哈尼族民歌的文艺工作者,培养总时长为172天。
    记者 段杰

责任编辑: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