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在70年建设成就个旧专场的新闻发布会上,个旧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峥以《全力建设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为题,向媒体记者介绍了个旧市大力发展非锡替代产业的系列成就。
王峥介绍:因锡而生,因锡而名,因锡而盛的个旧市,是一座有两千多年锡开采史的老工业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个旧锡业开发就被列为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个旧在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18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0.46亿元增加到260亿元,增长559.7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52年的667.4万元增加到12.82亿元,增长192倍。2016年、2017年,个旧连续两年在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中排名第5位,现代化城市的十项标准个旧已达标六项。
但是,长期持续不断的开采,让个旧成为了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个旧转变思路,不能坐吃锡空,从2008年起,积极应对资源枯竭带来的严峻挑战,大力实践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在升级中培育新动能,着力推动实施“产业链延伸+产业更新”的复合型模式,在发展成为国有特大型有色金属联合企业,成为了中国锡工业的“领头羊”之际,更打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10万吨”冶炼深加工项目,锡转化率达40%以上,建设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锡化工中心、锡材中心和砷化工中心。如今的个旧,已经培育形成了锡产业、稀贵金属、铜铅锌铝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等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并呈现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旅游、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协调共进的发展态势,接续替代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35%提升到2018年的68%,第二产业结构已从2007年的69.5%调整为2018年的54.7%。在产业替代上,个旧市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在保持锡选冶技术和设备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同时,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渐成气候,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新能源新材料发展稳步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底,个旧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1家,个旧圣比和实业有限公司、个旧云河药业有限公司先后被云南省工信委认定为“云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全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83家,“双创”平台入驻企业达38户,引进中科曙光个旧云计算中心。大红屯公司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乍甸乳业公司已成为集牧草种植、奶牛饲养、乳制品科研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乳品企业,袁隆平院士和凌启鸿专家工作站落户个旧,百亩连片“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范基地”创下平均亩产1152.3公斤新纪录。
个旧市毛文波副市长则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个旧市在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中,初步形成了传统产业、接续替代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在下一步的转型发展中,将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充分利用淘汰落后产能腾退的空间,调整优化工业布局,有序引导有色金属行业利用先进技术工艺整合重组并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尾矿和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实现锡、铅、铝等产业链延伸。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培育,扶持云河药业成为红河州中药饮片与中药材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好“绿色食品牌”,做大做强以乍甸乳业乳制品、大红屯优质米系列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全面落实“旅游革命”,优化个旧旅游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健康养老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依托闲置厂房、废弃坑道、老旧街区等工业遗址和世界锡都特有文化,打造工业遗址城市,推动个旧从单一工业城市向工业旅游目的地城市转变。
记者了解到,在发展非锡接续产业上,2018年,个旧市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68.00万吨,其中锡产量10.59万吨,铜产量10.59万吨,铅产量11.43万吨,锌产量6.64万吨,铝(电解铝)产量28.75万吨。以有色金属为原料的产品大幅增长,铝材产量12.49万吨,增长90.3%;铅酸蓄电池产量78164千伏安时,增长34.6%,产业链开始延伸,深加工产品对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首席记者 任锐刚 实习生 杨学桐 蔡娟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