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锡而生、因锡而立、因锡而荣的个旧,是云南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世界著名的锡都,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数十处矿冶遗址和上万公里的矿道,还有个旧卡房黑蚂井历经4次抢救发掘的汉代古墓葬群以及破土惊天的青铜器……
两三千年锡文化的浸润,造就了这座魅力独具的城市,所以,个旧城区至今还保留着风格别致、中西合璧的城市建筑群遗址:炉坊、会馆、商号遗址、寸轨火车站、宝华山古寺庙以及19世纪遗存的法式建筑等等。尤其曾经气势恢宏的48座炉坊、会馆,成为了锡文化的经典载体与城市记忆。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历经风雨沧桑而有幸保留下来这些遗址,以“实物档案”的方式,讲述着锡城鲜为人知而又令人神往的故事。
“个旧炉坊第二”之谜
中国罕见的集商号、炉房、住宅为一体的占地7714平米的宏伟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丰隆老商号,是让人为之惊赞和震撼的一处。1916年,原籍石屏的个旧矿老板李聘丰,开始在个旧城南兴建这座豪宅,整整花了十年才最终竣工。云南历史上的一名重要人物、房主李聘丰的同乡、前清状元袁嘉谷应邀至此,深为壮观的宝丰隆主楼所震撼,欣然提笔写下“白雪之楼”四个大字,暗喻了银白色的大锡成就了这一中西合璧、惊世骇俗的巨大建筑群,成就了李聘丰的人生巅峰,也暗喻了宝丰隆炉坊的超凡脱俗、阳春白雪,譬如主楼地砖,都是从法国进口,经越南运到个旧铺就,100年后依然光艳照人。在宝丰隆炉坊,建有土法炼锡炉,粗锡炼出浇铸成锭后,即在“白雪楼”下交易,剩余锡锭则藏于兼为防空用的地下室内,成为李聘丰的“金库”。
对于锡都个旧的辉煌,这似乎已经不足为奇。
而坐落在今天个旧市机关幼儿园内、规模仅次于宝丰隆而号称“个旧炉坊第二”的马成炉坊,则充满谜一样的“天问”:例如,马成炉坊的外貌为何像法式建筑?主楼南门上方题写“扶风郡”,李白有诗云:“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扶风郡在陕西省,与锡都个旧有什么关联?主楼出入门柱题写多处楹联,例如:“守办锡砂,十年克缵先人绪;发现钨矿,此地常昭创业名”,个旧不仅是世界锡都,其实还盛产多种金属,马成炉坊题写的“发现钨矿”,与当年个旧卡房矿山称为“钨铜矿”是一种天作偶合?还有“十载坎坷迭遭,竟致骨肉流离田园寥落;一身艰辛共济,幸能復兴祖业重振家声”,对应另外一侧的楹联:“念仇匪相乘,一门老弱遭离散;幸烽烟已靖,五载辛勤復旧观”,马成炉坊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红尘故事与跌宕传奇,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陷入沉思……
建于上个世纪初的马成炉坊,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锡都个旧闹市中心和平路(原木行街)中段、而今的个旧市机关幼儿园内,栉风沐雨,容颜宛在,安稳如岳,阅尽春秋,被个旧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一个个谜被沿着历史的足迹和文化的脉络剥茧抽丝,重新呈现于世,很多人或许才猛然发现——个旧市机关幼儿园内藏着的马成炉坊,原来是一座锡文化的“金山”,也必将成为个旧未来深度挖掘“锡文化”厚重历史与人文旅游资源里一座高品位的“金矿”。
马成为二儿子迎娶越南富商女儿的“彩礼”
房主马成,全名马成勋,建水人,原是一个马帮商人,后来,在个旧老厂锡矿开了一间小铺子,卖点草纸、糖和酒之类的杂货。平日,马成看到不少办厂老板发了横财,遂起办厂心思。
1905年,马成和他的族内弟兄马在、马铸在老厂湾子街经营的地盘上搞了个厂位,雇了20余个工人,办了一个草皮尖,办厂3年获利不少,这是他获取的第一桶金。后来,尖子越办越大,工人上百。至1908年,明槽(露天开矿)已开挖40多丈深。一天,工人们往下开挖,发现了一条“老窝路”(前人所挖旧矿坑出入之道)。经过清理,窝路深千余步,“迎头”(工作面)均为“螺丝盖大塃”(含锡品位高的矿),此时,马成立即派人四处招募工人,矿工由原来的百余人剧增至近千人。尖子也由草皮尖改为硐尖,取名“马成硐”,且兼营洗选锡砂。并在个旧城开设“成勋昌”炉号。马成的族内弟兄马铸、马在,也到马成硐来合伙经营,马氏家族遂成个旧巨富之一。
马成致富后,在建水白家营、狗街、陶瓦及蒙自的沙甸、个旧的乍甸等地,建盖了18所大瓦房、两幢楼房、20多间铺面、4座炉坊、7个商号、一所家庙。
特别是斥巨资在个旧城建盖马成炉坊。炉坊位于城区今和平路中段、现在的个旧市机关幼儿园内,始建于民国初年。炉坊占地宏大,东至中山路,西频今百货大楼,南抵今和平小学后街,北沿今和平路(旧时木行街),内有三四座大炉及几片溜口,一周遭或楼房或围墙,楼房或一层、二层、三层不等。
据考证,马成炉坊设计图纸由外地套用,建筑材料大部来自省内各地及法国,工匠来自玉溪、通海等地。炉坊坐南朝北,总占地面积约万余平方米。该建筑分两期工程营造。一期工程始于民国初,建有灰瓦硬山顶房屋20余间,多数2层,少数1层,均为中式土木及砖木结构,组成明5、暗7、8耳四合院群体。建有溜口一片及土熔锡炉2座,附有生产用房及设施,北侧临街一带建有一排2层灰瓦硬山顶铺面房,为中式土木及砖木结构。二期工程始于民国24年(1935),靠院落中、后部建法式品字形楼房一幢,坐南朝北,楼通高约15米,石、木、砖混合结构,占地面积296平方米,建筑面积694平方米。整个建筑置于高约1.5米石砌台基上,楼院中部3层,东西两侧各2层,连为整体,1、2楼5开间,3楼3开间,勒脚高约米余,砖砌墙体,楼墙四周以细琢皮石立柱加固支承,四坡水青灰筒板瓦屋面。仿法式细琢皮石砌卷洞或方形窗、卷洞门。全楼地板大部为法国进口花砖铺设,阳台为钢筋混凝土浇灌,楼房周围广场均为细琢皮石铺砌,并设有花坛长廊,广置名花异卉近百盆(株)。该楼突出特点为石作工程细致精巧,如台阶、门、窗口立边与上旋、角柱及阳台下8根各长约3.5米径约0.3米砥柱,多以整块优质石料雕琢而成,选料严格,勒石规整,镂刻精微。
此幢法式楼,具有特殊的来历和意义。当年,马成由于偶然的机缘,结识了一个越南河内的富商,这富商有一个生得十分漂亮的女儿,年方二八,与马成的二儿子马兴荣年龄相当,马成便恳切地向越南富商提婚,意欲双方结成儿女亲家。越南富商答应了马成的提婚,但又提出一个特殊的要求,即除了丰厚的聘礼之外,还必须在中国云南个旧城建造一幢法式楼,这楼应与当时越南富商在河内居住的法式楼原模原样,以解越南富商女儿嫁入个旧的思家之情,马成善解人意,慷慨应允,聘礼之外又增加了这份特别的“彩礼”
于是,马成索来越南富商在河内居住的法式楼图纸,投巨资匕财鸠工,大兴土木,加紧施工,年余竣工,大操大办儿子婚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马成炉坊内那幢法式楼砥柱及门额上镌刻楹联、题句,字体或魏碑或王赵行楷,神完气足,体势雄放,似出自别地书翰名家手笔。个旧市政协主席任上退休的张俊、个旧史志办退休的专家赵德怀,对该幢法式楼楹联作了饶有韵味的赏析、解读:
荣增百代光,紪绶金章承祖德;
復起千秋业,华山宝水衛名门。
赵德怀书法赏析:书法为行楷,即楷书中带有流动,宗法王羲之、赵孟頫笔意,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张俊译文解读为:荣耀增添百代光辉,身佩彩绶金印承继祖宗恩德; 继续振兴千秋大业,仰仗华山宝水护卫家族名望。
这对楹联,高度概括了马成在个旧兴办锡矿、发家致富的历史,并通过百代荣光、千秋大业,歌颂了锡都个旧华山宝水的地灵人杰。
当然,锡矿老板马成与宝丰隆的李聘一样,虽暴富而并非粗鄙的土豪,与宝丰隆的“白雪楼”异曲同工之妙,就是马成炉坊的儒雅之气,高度涵盖在这副联中:
上下五千年,全凭入妙诗歌逸群翰墨;
纵横十万里,无愧是真才子作大英雄。
赵德怀书法赏析:书法为行书,主要法乳于赵孟頫的名帖《中峰和尚诗》,笔力沉雄,气势开张。
张俊译文解读为:上下五千年,全凭诗词神妙翰墨流芳永传承;纵横十万里,无愧才子盛名英雄业绩垂后世。
马成炉坊具有的胸襟大气、格局包容,可见一斑,也在那个时代,生动彰显了中国人的理想追求和文化自信。
马成炉坊富招匪患 马兴荣刺杀匪首崔大麻
其间,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马成炉坊曾遭致一场大劫难,长达5年之久。
事情的原委如此:马成的巨额财富早就让云南建水荒地的一个大土匪头目十分眼红,此匪首名叫崔振国,因满脸麻斑,人称崔大麻,此人身高一米八九,体格魁悟,面如锅底,身似金刚,满身横肉如顽铁打就,生性凶残,杀人如麻。在荒地啸聚七八百人枪,官府几次剿办均告失败。其后,官府无奈只好将其招安,任个旧保商大队副大队长。
崔大麻归顺之后,匪性未改。惯常在个旧城中的花街柳巷、赌场赌馆中鬼混。巧取豪夺,坑害良善,无恶不作,民怨沸腾,却又奈何他不得,
一天,崔大麻带着十多人枪闯入马成炉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找个借口将马成一家强行驱逐。
马成一家人凄凄惶惶来到江川巷,租赁了两三间房屋暂时栖身。
崔大麻一伙自抢占了马成炉坊,更加骄满意得,飞扬跋扈,不啻为“南面王”。
在接下来的时子里,马成也曾多次去官府申诉、控告。但官府忌惮于崔大麻淫威,早被买通,哪肯受理此事。马成哀告无门,冤气、恶气弊在心中,一家人苦挨光阴。
于是,颇具血性的马兴荣心中万分愤懑,一股恶气郁结于胸,他向家人表白,意欲前去找崔大麻寻仇报复,家人连忙劝慰,百般阻止,哀叹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去找崔大麻报仇,岂不是鸡蛋碰石头自寻死路。
马兴荣口中应承,心内却暗自打算,决计去刺杀崔大麻,即使来他个鱼死网破也万死不辞!
马兴荣暗自去踩点,侦寻崔大麻的行踪。苦功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的明察访访,得知崔大麻有一个行动规律,即每天早上要去正街上的振中茶楼喝茶,天天如此,风雨无阻。马兴荣侦知得实,便暗中准备土制炸弹,他将一个五磅热水壶取出内胆,安放四五条炸药和引线,准备停当,静候时机到来。
一日清早,马兴荣暗携土制炸弹,悄然潜伏在一条穷街陋巷的屋檐角隐秘处,一动不动。这里是崔大麻去喝茶的必经之路。
太阳刚刚从老阴山头冉冉升起,风轻云淡。
崔大麻在八九个心腹亲随的簇拥下,一路说说笑笑慢慢行来。
马兴荣看得真切,连大气都不敢喘。看看崔大麻等人渐渐来到巷中一屋檐下,这正是马兴荣潜伏的地方,他便暗暗用火柴将引线点燃,引线滋滋作响。马兴荣抱起土炸弹奋力向崔大麻人群一抛。
这崔大麻系惯匪出身,经验十分丰富。猛抬头看见一热水瓶从天而降,大叫一声不好,一个箭步猛然窜至巷边一转角处伏下。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众亲随被炸得血肉横飞,崔大麻右耳也被炸去一块,死伤者一片,幸存者哭爹叫妈,一阵阵狂喊乱叫:“有刺客!有刺客!抓刺客!抓刺客!”……
马兴荣急忙从屋檐上跳下去,一溜烟逃去了。
少顷,惊魂未定的崔大麻起身察看,只见被炸死炸伤的亲随约六七人之多。
崔大麻摸着带血的右耳,气急败坏地恶骂道:“他妈的!这一定是马成那老小子指使人干的,走!走!去找他算账!”说着便叫人将死伤者抬去,自己带几个手下径直往江川巷去。
到了江川巷马成的住处,直接打上门去,四下里搜寻却不见马兴荣,情知刺客就是马兴荣,便命人将马成捆绑起来一顿毒打,逼其交出凶手马兴荣。
此事闹得惊动了官府,唯因抓不到正犯真凶,马成被关押了几天,官府只好将马成释放归家。
花开两枝,各表一头,个旧的大锡,创造了无数财富,招来的土匪也并非崔大麻一人。当年,个旧大锡通过马帮运到蔓耗码头装船,通过红河航运到越南海防、中国香港、伦敦金属交易所,畅销全世界,蔓耗,也一度被土匪强盗垂涎。就在蒙自关开关第二年,航行在红河上满载货物的大帮船只遭游匪抢劫,损失的船只与货物价值共计30000两白银;1894、1895、1897年红河水运劫案频生,商贾苦不堪言;1902年10月25日至11月18日,由于游匪横行,河口至蔓耗失窃货船共有29艘,损失约值白银40000两之多。
朱德当时就是在这种严峻的情势下,1913年开始从云南建水驻地率部来到这里剿匪。朱德一到红河边,便根据实际情况,在蔓耗设立了指挥部,以此为中心,沿红河大峡谷将部队从金平到河口撒开布防。组织“搜山队”、“护船队”,在蔓耗及莲花滩、大滩、新街和黄草坝等地酷热的深山老林中,用火攻、强攻等战法,水陆合剿,打了大、小十多仗,消灭了好几股利用复杂地形地物作掩护在这一带进行抢劫的土匪。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游击战术”的开山鼻祖是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国外一些军事著作也是这样记载的。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见诸1929年4月5日《红四军前委关于目前形势闽赣斗争情况和红军游击战术向中央之报告》。而鲜为人知,中国“游击战术”的开山鼻祖是中国红军之父、赫赫有名的朱总司令、朱德元帅。个旧的大锡招来的匪患,朱德因此在红河高山、峡谷、密林的剿匪,开创了“游击战摇篮”,为中国革命写下光辉的一笔,同时,遏制了法国殖民者势力的入侵和扩张。
因祸得福发现钨矿 “荣复昌”重振家业辉煌
马兴荣自当日行刺崔大麻后,早就向城北飞奔逃逸。
马兴荣心性聪明伶俐,事前早作了最坏打算,一旦谋刺不成,便要远走他乡避祸,怀中早已揣着一些盘缠费用,沿着城北的白沙冲古驿道急急奔走,途经大屯、蒙自,来到滇越铁路的碧色寨火车站,乘上火车来到昆明,稍事停留,便一路颠沛流离,辗转来到江西大余县西华山钨矿藏匿。且改名换姓,作为一个普通矿工藏身矿上。
哪曾想到,马兴荣的这次避祸他乡,却有意外收获,他在此地当矿工,倾心尽力学习,方才知晓这里盛产乌黑发亮的钨矿,钨砂、钨锭售价颇高。
钨矿约百分之五十用于优质钢的冶炼,约百分之三十五用于生产硬质钢,约百分之十用于制钨丝,约百分之五用于其他用途。钨可以制造枪械、穿甲弹、切削金属的刀片、钻头、超硬模具、拉丝模具等等;钨的用途十分广泛,涉及矿山、冶金、机械、建筑、交通、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军工等各个工业领域……
马兴荣猛然想起,在个旧随同父亲照料矿尖时,发现卡房一带矿山,也有此类矿石,但个旧人不识,—直未予开采。马兴荣心中窃喜,有朝一日回到个旧开采钨矿,岂不是又获巨富。于是,他便向当地的技术员工倾心学习钨矿的探、采、选方法。
一两年光景很快过去了,马兴荣思乡心切,便向矿主辞别,且暗暗携带了一些钨矿石样品,改装敛容,潜回个旧,悄无声息躲藏家中,静观待变。
五年有余,崔大麻因作恶多端,最终被政府军驱逐,马成炉坊物归原主,马氏父子重振家业雄风。不久,马氏矿业、洋纱生意渐复当年盛况。所以,马成炉坊至今镌刻着:
念仇匪相乘,一门老弱遭离散;
幸烽烟已靖,五载辛勤復旧观。
赵德怀书法赏析:书法为行书,主要取法于颜真卿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笔法沉郁,茫茫苍苍。
张俊译文解读为:没齿难忘世仇顽匪祸害我家老少背井离乡,庆幸遇到社会安定奋斗五年恢复往昔盛况。
联想创业、失业、再创业的十年跌宕,马成炉坊于是镌刻下:
十载坎坷迭遭,竟致骨肉流离田园寥落;
一身艰辛共济,幸能復兴祖业重振家声。
赵德怀书法赏析:书法为行书,主要取法于赵孟頫名帖行书《苏轼前后赤壁赋》,书风温润健朗,厚重雄强,极具晋唐余韵。
张俊译文解读为:十年来累遭坎坷致使骨肉分离田园荒蕪;一辈子备尝艰辛所幸祖业复兴家声重振。
尤其马兴荣自江西大余县西华山钨矿返乡后,将从该地带来的几块钨矿石样品,把与父亲观看,并将当时在钨矿上的所见所闻,详实备细畅叙一番。
于是,马氏父子高薪聘请了一些颇具矿业知识、经验的专业人士,分别前往个旧的松树脚、老厂、卡房及马拉革四大矿区探寻钨矿。
几个月过后,果然苦功不负有心人,四大矿区中的卡房矿区除了锡矿,还终于探寻到蕴藏量巨大的钨矿源。马氏父子当即在个旧城西北郊大树脚即今新街口成立了个旧首家钨矿公司,起名为“个旧勋荣钨矿责任有限公司”,该名各取父子名称的后一字嵌入。
公司员工和矿工约有七八百人,四大矿区均有马家钨矿点。钨矿石开采出来后,用马帮驮至个旧城区,公司内一应机械设备齐全,经捣碎、洗选成钨矿精砂,售卖给两广会馆的矿砂商人,行销广州、香港转销国际市场。
因此,个旧卡房矿区后来成为“钨铜矿”,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今,气势磅礴的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卡房分公司,井下采矿和地面选矿并举,多年持续为国家提供优质原料,让这个巍巍群山怀抱的铜、锡、钨等多金属“聚宝盆”,始终热血沸腾,采矿权证年产196万吨,在个旧卡房汉代冶炼遗址熔炼过一座震古烁今的“青铜之都”之都上,又崛起一座生产铜、锡、钨等多金属的现代化新型矿山。
蓦然回首,恍然大悟,马成炉坊北门上方题写“荣复昌”,顾名思义,是马兴荣发现钨矿,让马家产业历经匪患而恢复昌盛。
马氏父子致富后,仗义疏财,热心公益事业。除了为抗日救亡捐资80万银元外,其善举不胜枚举。如:修缮个旧的穷街陋巷,捐资修缮建水会馆,捐资建造城东南凌云阁(宝华门);在家乡白家营、狗街、陶瓦一带修桥补路,捐资建盖小学堂、马氏宗祠及解贫济困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善行义举街谈巷议,口碑颇佳,一时传为传话……
为此,后人赞誉:
守办锡砂,十年克缵先人绪;
发现钨矿,此地常昭创业名。
赵德怀书法赏析:书法为行楷书,主要得法于明代董其昌轨范,结体紧凑,笔划健秀。
张俊译文解读为:续办锡砂生产十年辛苦继承家业人称赞,发现钨矿资源开拓创新造福本地世传颂。
事实上,在那一个时代,深明大义、仗义疏财的不仅马氏父子。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深知个旧大锡在世界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为极力破坏中国大后方的经济,阻断中国对外运输,首先切断海防通道,继而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个旧城和邻近矿山,个旧小城顿时沦为一片火海,到处是断壁残垣,尸横满城……
1940年12月13日,日军出动飞机16架次,对个旧市区进行两次轮番轰炸,投弹40多枚,炸死112人,炸伤113人,炸毁房屋1078间,这次劫难,是个旧抗日战争期间遭受日机轰炸死伤人数最多、财损失最大的一次。
史料记载,为阻断大锡的生产和运输出口,从1940年10月18日至1941年9月11日,日军共出动飞机30批共194架次,反复对个旧城区、矿山、个碧石铁路、蔓耗渡口进行狂轰滥炸,仅蔓耗小镇就遭到日本飞机7批40架次的轰炸,投弹120枚,被夷为平地,至使红河航道断航。日军飞机对个旧的轰炸共造成人员死亡230人,重伤143人,轻伤117人;炸毁房屋3610间,焚毁房屋367间;炸毁火车机车2台,车兜15辆,铁轨200余米;毁损机器、厂房、炉号数十(台)个;仅云锡公司就损失锡矿3万多斤,经济损失达9000多万元国币;各种损失约合国币288,161,064元。
日机的频繁轰炸,给个旧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锡业的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锡的生产和外销一度受到破坏和阻碍,一些私营尖子、炉号停业倒闭……然而,马成炉坊、宝丰隆,奇迹般在战火中幸存下来。
个旧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这也正是马氏父子为抗日救亡捐资80万银元的原因!
这时,“个旧三子”之一的石屏富商李恒升同样挺身而出!
1937年8月10日,个旧地区著名的开矿老板、个旧商会理事李恒升先生,为国担忧,为国解愁,慷慨解囊,捐资100万现大洋,购买一架美国寇蒂斯公司研制的P—40战鹰(Warhak),支持抗战。在个旧云庙,李恒升举办了盛大的仪式,总人数不下四五千。“抗日救国、匹夫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李恒升是依托个旧锡矿发起来的,是得到大家的支持,广大工友的辛苦劳动发起来的,拿点钱出来支援抗战很是应该,谢谢大家!”而驾此机与日本空军作战的,就是空军英雄高志航,此事成为当时举国尽知的佳话。
高志航,第一个击落日军敌机的中国飞行员。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牺牲,年仅30岁,牺牲时双手还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曾经,墨索里尼在看过高志航的飞行表演后说:“像你这样出色的飞行员,在整个欧洲,也只能找到一两个。”1937年11月22日,高志航追悼会在汉口举行,国民政府追授其少将军衔,汉口上万群众自发上街致哀。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一场关系民族存亡的生死较量,因为有了无数马氏父子、李恒升等等中国民众的慷慨解囊,中华民族才从困难走向伟大复兴。
扶风豪士天下奇 意气相倾山可移
马氏父子为抗日救亡捐资80万银元的壮举,是时势造英雄吗?
其实,马成炉坊南门上方镌刻的“扶风郡”,告诉我们——那是中华民族忠勇之魂,是血脉相承。所以,国难当头,豪士挺身,意气相倾,山海可移。
原来,房主马成的族谱记载:马家远祖系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同为陕西扶风郡人氏。其后,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马援家族的一支辗转迁徙,颠沛流离进入云南,来到建水扎根定居,安身立命,世世代代修养劳作于斯,繁衍生息于斯。
汉马援将军画像
还有一种说法,这是当年马援将军南征交趾时留下的后人,代代相传至今。
马援,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族,中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之父。为东汉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马援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大半生都在“安边”战事中度过。马援进身朝廷,没有一个人推举荐拔,全靠自己公忠为国。后来居于高位,也不结势树党,堪称一代良将。唐德宗时成为“武庙六十四将”之一 。宋徽宗时加封至“忠显佑顺王” ,位列“武庙七十二将”。清圣祖时从祀历代帝王庙。
众所周知,个旧卡房因历史上是通往矿区及江外元阳、红河、金平等县的必经要道,清代在此设哨卡守卫而得名。而卡房崇山峻岭中的马援古道,从个旧卡房经斗姆阁至黄草坝到蔓耗,存在有二千多年了,这条古道,曾经是个旧联系内地的重要通道,也是个旧通向世界的窗口,这条古道,也见证了马援与个旧的联系,见证了马成炉坊“扶风郡”的由来与铭记。
穿越到二千多年前的东汉初年,昆明滇池地区发生少数民族部落叛乱,伏波将军马援上书汉光武帝刘秀,请求率军深入云南腹地平息叛乱,获刘秀批准,于是,建武十九年,马援军队从交趾(今越南河内),溯红河而上,经桑王国(今河口),到达贾勇步(今蔓耗镇)登岸,翻越大棉花山来到贲古(今个旧卡房的新山)至步头(今建水),再北上通海至拓东(今昆明)。期间,马援的东汉军队到卡房后,应该是发现了这里丰富的矿藏资源,任命“董辅王”(或董辅国)为厂长,利用这里的矿产资源打造和修理兵器,这和卡房发现的冲子坡汉代冶炼遗址以及出土的汉代文物里保存下来的大量兵器是相吻合的。马援古道,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成为个旧和中原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更是个旧走向世界的通道。
就在这条古道上,个旧城南不远处,还保存在一座鲜为人知的“马援将军府”,与马成炉坊遥相呼应。当地的老者们口口相传,这是古时候“马伏波”大将军住过的地方,是“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的马援将军传下来的“将军府”。在这座“将军府”大门,有汉代风格的男女石刻图案,奇怪的是,它与中国老百姓传统认识的“男左女右”相反,是“男右女左”。而今,这座“将军府”的主人易先生说:“这恰恰证实了将军府始建于汉代,因为,中国历史上以右为尊的朝代只有汉代和元代。”据考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汉书﹒周昌传》:“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据此,学界认笃信,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以右为尊。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著不同的规定。元,汉时,我国以右为尊,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500多年。
正因为如此,马成炉坊南门镌刻的“扶风郡”,与个旧城南“马援将军府”,为个旧的“锡文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忠勇”与“慷慨”的生动诠释与解读。
而马成炉坊,静静地伫立在功勋的锡城,你认不认识,它都自信和从容地站在那里,就像大锡的光泽,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文图 赵德怀 赵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