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爱残扶残助残纪实

楔 子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三十周年。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残疾人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2021年5月16日,第31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是“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朋友的梦。我们都要凝心聚力,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早日实现。”“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爱残扶残助残,因为他们和我们共享一片蓝天!

2021年9月16日,位于红河州蒙自市文萃路南延线一侧、总投资3800余万元、占地27.06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运营启动,这是一座集残疾人康复治疗、康复训练、辅具适配、社区康复指导、残疾等级医学评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主要承担红河州0-6岁肢体障碍、孤独症障碍、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儿童的免费康复训练,预计每年将有1300人次享受专业、便捷、高效的服务。这标志着红河州残疾人工作迈出历史性步伐!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红河州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毛晓鹏在启动仪式上致辞: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运营启动,将为残疾朋友提供专业的康复场所,必将有效解决广大残疾人康复、治疗、训练等问题。希望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以此为契机,把残疾人康复中心各项功能、残疾人所能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到每个残疾人,努力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同时,期望社会各界发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关心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共同推进红河州残疾人事业发展。

红河州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光林在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康复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红河州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对补齐红河州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短板,提高残疾人康复能力,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康复中心与康复医院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合作,把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成为全州助残服务的示范窗口,打造成“立足红河、覆盖滇南、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残疾人康复示范单位,力争为全国、全省康复托养机构建设运营做好典型示范,创造红河经验。

启动仪式上,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现场移交给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负责运营管理。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杨连升表示,残疾人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党和国家历来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工作和发展残疾人事业,这将激励着我们广大的医护人员,以实际行动培育“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加快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满腔热情为残疾朋友们服务,采取切实措施为他们创造优质的康复条件,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努力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不断开创卫生和健康事业新局面,实现使残疾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益诸方面都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的奋斗目标。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宁表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秉持政府主导、残联推动、注重工艺,残障优先的原则,本着公益优先的宗旨,努力将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集康复治疗、康复人才培养、康复信息服务以及社会服务指导于一体的康复中心,统筹谋划并推进康复中心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业务等工作,用效能说话、凭实绩交卷,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助力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落实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康复工作,为健康红河、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红河州残疾副理事长陶生安说:康复医院的运营启动,标志着红河州残疾人事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康复医院将立足红河、辐射滇南,朝着全省领先、全国一流残疾人康复中心的目标迈进,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的运营也将更好地造福广大残疾人群众。

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运营启动,填补了红河州州级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的空白,必将为红河州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儿童提供就近、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康复服务,有效缓解残疾儿童送训难问题,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进一步提升红河州精准康复服务水平,助推全州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上篇:让我陪着你一起飞翔

关爱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事实上也是红河州第三人医院一直以来用真诚和大爱传递的正能量。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个微笑,给人亲切的抚慰;关爱是一湾清泉,给人心灵的洗涤……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们说:关爱残疾人,让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看到美丽的世界和无限的光明;关爱残疾人,让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望;关爱残疾人;让他们残缺的身体变得完整,心灵的创伤渐渐愈合;关爱残疾人,让我陪着你一起飞翔……

正如那首歌中唱的:“如果你相信我,就张开你的翅膀,让我陪着你一起飞翔!”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当年,《红河日报》系列报道的那个故事——《小女孩用脚背走路7年:“我想飞,我真的想飞!”》,至今还让人历历在目、热泪盈眶。

2011年11月29日,《红河日报》记者普文剑“热线联动”栏目,报道了蒙自市鸣鹫镇中心小学校女学生李美琼患先天性足内翻导致双脚残疾,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的情况。李美琼的父亲李有福告诉记者,他曾经带着女儿到蒙自做检查,想确诊是否能治。但是当地医院告诉他,女儿的这种病必须到昆明市儿童医院检查治疗。这使他犯了愁:自己很少出远门,到大城市找不到门路。而且自家经济条件困难,给女儿检查的钱还是跟亲戚借来的。

2011年12月12日早晨,寒湿天气中飘着小雨,记者普文剑添了衣服来到鸣鹫镇,决定到几公里以外的鸣鹫村委会倮姑村小组——李美琼的家进行家访。上午9点30分,李有福骑着摩托车来接站,因为他们的村子不通班车。村民们要到镇上赶集办事,要么骑摩托,要么走一小时的山路。

几公里的山路多半是土路而且陡峭,下过雨后泞泥湿滑。李有福穿了一件坏了拉链的夹克,小心翼翼驾驶摩托,在冷风中禁不住微微颤抖。进村的时间比往常多了10多分钟。

李有福的家在村子西面,比较显眼,因为周围几家都是空心砖的房子,他家则是一所陈旧的土墙瓦房,墙壁有些地方裂缝了,屋里透进了光和风。屋门有一块绿色的小牌子:“蒙自县扶贫安居工程扶持户”。

李有福说,那是7年前的事了。扶贫的物资是瓦片。这些瓦片又薄又轻。再加上铺瓦时又没有能力使用水泥浆,几年后,很多瓦片都被风吹跑了。整个屋顶到处漏风又漏雨。

山里人冬天的取暖全靠屋角的那堆火塘,人畜混居的李有福的那堆火塘就烧在耕牛的前面。作为全家人生存依靠的耕牛便能享受这种待遇。

就在记者跨进屋门的一刹那,就听到小女孩李美琼的热情招呼:“大爹,快来向(烤)火,这么冷的天,让您受冻了。”

听说记者要来,李有福的父亲李文明也来了。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李展生也来了。

大家便围着火塘而坐,说关于李美琼的病情和她们一家的事情:

倮姑村小组有94户人家,只有2个残疾人,其中一个是位已经70多岁的老太太,双目失眠;另一个就是双腿残疾的李美琼。村里已经将她作为低保对象上报了。

人们记得李美琼刚刚学走路的时候,一瘸一拐。父母也曾找过民间人士给她看过,正像她爷爷所说:“因为没有钱,人家连药都没有开。”一拖再拖,孩子越来越大。

屋破偏逢连阴雨,原本家庭就贫困,女儿治病的钱还没有着落,那年春耕,李有福家又死了耕牛,没办法,只能又向亲友举债6000元买了一头小牛保春耕。

尽管困难,李有福还是坚定了要给女儿治病。此后,他又举债买了5头猪崽,把它们育肥,为女儿筹医药费。这也是他唯一能想的办法。

小女孩李美琼也许是看了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受到影响,她坐在凳子上,用小手做了一个像翅膀展开的动作:“记者大爹,我想飞,我真的想飞!”

2011年12月21日,忽然迎来一个碧空万里的日子,正在学校上学的小女孩李美琼的心情,也像天空一样晴朗。这一天,一群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叔叔阿姨们因为牵挂她的病情,来到了学校。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的专家组一行6人,到学校专门为小女孩的病情进行现场诊断检查。学校的老师们说:“红河州第三人医院的医生上门为李美琼检查,她就不用为检查诊断病情而停下功课往返奔波,对于李美琼的父亲李有福这位连打工都不出镇、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来说确实是个好事情。”

“如果不是社会各界的关心,李美琼同学的病情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 鸣鹫镇中心小学校长毛应宏感慨地说,学校曾经想给小女孩买付拐杖帮她矫正走路姿式,但是她用拐杖也不会走。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赵林,对李美琼的马蹄足内翻症状的双脚进行了仔细检查,嘱咐家长和李美琼,按照现场教给的方法,一有空就对李美琼的双脚进行按摩和翻转,为未来的手术矫正打基础。

按照医生的解释,李美琼在母腹胎儿发育时就可能出现了脊柱裂,导致了她的双脚发育异常,形成了马蹄足内翻。

那么,这个小女孩的双脚能够治疗呢?医生说,从小女孩目前情况和医疗技术手段上来讲,可以治,就是施行矫形手术,以后就能让小女孩用脚掌走路了。

2012年1月5日,有好消息传来,蒙自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对此作出积极指示,请蒙自蒙自市残联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鸣鹫小女孩李美琼的医疗救助问题。

经过一番准备,李美琼入院的时间定在2012年2月7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考虑到李美琼的家乡地处偏僻,需要转程三道车才能到个旧,实在不方便,于是派出医院的救护车专程到蒙自接她。当天早上9点47分,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即将启程,鸣鹫镇社会事务办主任王永俊打来电话说,镇上派出一辆越野车先去倮姑村把李美琼接出来,送到蒙自蒙自市残联,医院的急救车到那去接。中午12点多,鸣鹫镇接李美琼一家的车辆终于开进蒙自蒙自市残联大院。考虑到小女孩初出远门,长途乘车受不了,所以大家在蒙自吃饭休整了一段时间。当天下午两点,接上小女孩一家的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救护车,在蒙自市残联理事长李晴的跟车陪同下,一路驶向个旧。

李晴表示,全力以赴配合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对于小女孩进行手术矫治,采取转院治疗的方式,按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对她的治疗费用进行报销,报销之外还有很大困难的,申请民政二次救助,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再由红十字会、残联等部门进行补助。总之,要齐心协力对这个贫困家庭予以关心扶助。

 李美琼一出生,她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脚趾朝内,脚掌向上,脚背着地,医学上形象地称为先天性马蹄足内翻。在学校的时候,每天到教室上课都得靠同学搀扶或把她背上楼。而这一次,美好的梦想,真的开始张开翅膀……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2012年2月,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的赵林主任和王大锋医师,成功为李美琼实施了双足矫形。2012年6月12日,小美琼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进行第二次手术,即拆内固定手术,完成了该手术后,医院就开始对小美琼进行康复治疗,主要是下肢的功能训练。

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康复训练大厅里,一头短发的小美琼正在康复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专心练习术后康复内容。看到拿着相机拍照的记者又来看望她,她一会害羞地蒙起脸,一会又积极配合摆“pose”。

经过几个月艰辛而执着地治疗后,小美琼说起自己第一次站起来用脚掌走路时的情景,眼睛顿时亮了,泛出了光彩。

由于小美琼同时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和左髋关节脱出,虽然她的双足内翻成功矫形了,但脊柱裂和左髋关节脱出对她将来人生之路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和不容回避的。小美琼的道路,依然还面临着未知的、艰辛的挑战和困难。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2012年7月25日,又是一个温暖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残联的周平奶奶,为她送来了鲜花和书包,也送来了亲切的关怀和美好的希望。周奶奶给了小美琼许多期待与鼓舞,告诉她:有了爱,所有的梦想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2年8月21日早,蒙自市残联理事长李晴和蒙自市电视台的记者、蒙自鸣鹫镇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一行8人,满怀深情来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专程来接鸣鹫镇村委会倮姑村小组12岁的女孩李美琼出院。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时任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的张梅说:“小美琼从昨天知道自己要出院后,已经拉着医生护士的手哭了好几次,从她手术后站立,到迈出第一步,到现在可以依靠双拐坚持行走大约半个小时,在这段有医护人员与之搀扶前行的时光和人生道路上,我们的医护人员也同样和这个坚强的小女孩结下了深深的感情。小美琼还还专门画了两幅画,送给我们的医生做纪念呢……”正如她画的画,一个公主骑着骏马在鲜花和草地上奔跑,而公主,最终遇到了一个可以呵护她、可以和她一起在花园里跳舞的王子。

有首歌唱道:“晴朗的天空下着雨,那是一场午后的太阳雨。”2013年1月5日午后,晴空万里,蒙自市鸣鹫镇倮姑村也下了一场“太阳雨”,那是13岁的小女孩李美琼见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领导和专家们而情不自禁落下的泪滴。这天中午,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领导,带领为小美琼手术的主任医师赵林和王大锋医师,以及党政办的工作人员,专程到蒙自市鸣鹫镇倮姑村回访看望李美琼,鼓励李美琼要克服苦难、坚持康复锻炼,并且也争取为她先天性脊柱裂和左髋关节脱出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赵林主任还教给李美琼具体的康复锻炼方法。同时,考虑到康复锻炼除了需要坚强的毅力,还要消耗大量体力,医院领导还为李美琼送去了营养品,并鼓励李美琼说:“希望看到你的康复效果一天天好起来。”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李美琼哭了,在温暖的太阳下,泪如雨下。

转眼,10年过去了。蒙自市残联理事长李晴也退休了,但李晴欣慰地说:“小美琼长大了,我还亲自送她到屏边的残疾人举重队进行过训练。而今,她正遇到了一个呵护她、可以和她一起在花园里跳舞的王子……”

这样的故事,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其实已经不胜枚举。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得者、云南省道德模范、时任红河日报记者的丁莲,曾经发过一篇报道《为了书记的嘱托》,讲述了2011年1月27日,中共红河州委书记亲自带队,看望慰问了家住屏边、身带残疾的优抚对象、参战老兵高国灿,嘱托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州委书记的关怀如一缕阳光,温暖的不仅仅是高国灿,也温暖着所有同行者和所有看过这篇报道的读者的心。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于是,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主要领导亲自带领医疗小分队,赴屏边为高国灿上门体检和送医送药,并且表示,希望将他接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和提供具体的医疗方案及措施。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2011年2月14日,天气很冷。可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里却充满着温暖。一大早,医院就做好了准备工作,等待着迎接来自屏边的参战残疾老兵高国灿,准备为其进行康复治疗。淳朴的高国灿也说“今天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能让我住进医院,这是我根本就没有想到的事情。我代表我的全家,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医院的领导和全体医护人员,感谢屏边县民政局专程把我们送到医院来!”

经过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会诊,最后诊断高国灿患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脂肪肝等,对于高国灿的治疗方案采取针灸、理疗、牵引配合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以及降压、调脂进行治疗。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转眼到了2011年2月24日,迎来一个艳阳天。当天中午2点,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领导,为即将出院回屏边的高国灿送行。老高心潮澎湃,他在家拄一根木拐杖,进到医院拄合金拐杖,而今,却可以迈开两条腿,从医院的康复科走出来,自己抬腿上车,高兴地返回屏边去了。

“三条腿”来,两条腿回家,老高说:“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他感慨万千地说:“我拄拐杖已经有4年多,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一直只能拄着一根砍来的木棍。没有想到,今天我居然能放开拐杖、用自己的双腿走路了!”为此,2011年3月4日,这位州委书记关心的屏边优抚对象高国灿,还专门委托家人,从百里之外的屏边送来一面锦旗,表达他内心的感激。

还有一个真情故事,也温暖了人间。

2016猴年春节,举国欢庆,合家欢聚。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王里平,却黯然落泪。

过年了,家住个旧市德政小区的王里平,想为妻子张彩英买一只鸡。德政小区旁边的综合市场,有山鸡米线,张彩英因为长期透析,胃口不好,想吃一碗山鸡米线,一问价格,最低10元一碗,张彩英和王里平望而却步了。于是,梦想春节买一只鸡,打牙祭。但买了一些油盐、小菜和一斤猪肉后,差不多就开支了100元,张彩英盼望过年吃鸡肉的梦想,又在王里平心中破灭了。

除夕,一家人默默看春晚,小品《快乐爸爸》让王里平触景生情,却让张彩英泪水涟涟。小品里的小学生,因为妈妈住医院差5000元钱不能手术,一位好爷爷(冯巩)以“宁冒领错宠物狗”的方式,送给小学生5000元,后来,学校老师同学都纷纷伸出援手,给小学生的妈妈捐款5000元,于是小学生又“还”给好爷爷(冯巩)5000元钱……虽然,孩子扛起了找钱治病的社会重负,但全社会都是“好人”、“正能量”,一个“等钱救命”的故事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王里平,却感到前路茫茫。58岁的王里平一年前检查出肺气肿,爬上3楼便让他咳喘不止、气息奄奄。然而,他一直不敢去医院治疗。因为,他29岁的儿子因为出生后发现脑瘫,瘫痪在床至今;他54岁的妻子张彩英,18年前肾衰竭、尿毒症,长期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透析维持生命,后因血管不支持,一年前改为在家中做腹膜透析,2015年6月却又发生心梗、脑出血,之后也瘫痪在床。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获悉王里平一家困难后,通过与媒体的合作,积极为其争取医疗救助和社会帮助。云锡控股公司、云锡股份公司、云锡屯选,分别为王里平一家送去3000元、3000元、2000元困难救助,表达了百年云锡的同舟共济,为方便王里平照顾两个瘫痪的家人,还为其解决和安排了一套电梯房,并立即着手装修,让他们一家乔迁新居。2016年3月5日,第53个学雷锋纪念日,个旧市委大院门前的小广场上,共青团个旧市委与红河州学雷锋服务队、个旧市学雷锋服务队、云锡松矿学雷锋服务队等,联合开展学雷锋纪念活动,并为各级媒体关注的、因病返贫的王里平家庭筹集社会捐款,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帮助王里平和他瘫痪的妻,当天筹集到爱心捐款2345.7元。而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及其医患关系工作人员倡议、社会爱心人士踊跃为之在“轻松筹”平台发起的医疗救助筹款,众筹目标35800元,完成35810.33元,浏览者达19225人,2297人分享,787人给予经济支持。个旧市民政局获悉情况后,也为其家中送去10000元困难补助,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一位医务人员悄悄为王里平瘫痪的妻儿捐款1000元后,写下感言:“哪怕我没有足够的力量让不幸瘫痪的患者站起来,但是我的心可以和他们紧紧依靠。”

正是这种“依靠”,为更多残疾人及其家庭,点亮了生命的灯火。

2016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通过媒体推出了一篇医疗求助报道《祸不单行重伤薛氏父女 15岁“花朵”竟成“植物人”》牵动了无数人的心。2016年8月23日,一场车祸发生在了这个薛姓少女身上,急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被诊断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深昏迷,GCS评分3分,全身多处皮肤挫伤,病情十分危重,生命岌岌可危,经急诊手术治疗后,转ICU辅助呼吸机辅助呼吸,脱水、控制血压、输血、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终于平稳,生命总算抢救过来,但如此大的创伤带来的后遗症却难以避免,她出现持续的肺部感染、昏迷、发热、四肢瘫痪,四肢肌张力增高。之后,经中医康复科的针灸促醒,康复治疗,已经能自主睁眼,气管切开自主呼吸,生命体征基本处于平稳,但肢体仍然不会自主活动,还是要靠鼻饲管进食,大小便无法控制。后经伤残鉴定,为一级残疾。而长时间的治疗,医药费34.13万元,欠费19.43万元,对于像小女孩家这样的贫困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之前,小女孩的父亲又因车祸导致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残等级鉴定为3级,从原单位内退后月收入1200多元,母亲是农民,为照顾丈夫和女儿,迁为城区户口,无业。为给女儿治病,家里已是债台高筑。唯一的财产,就只剩下那套四、五十平米的遮风避雨的老房子……

一家三口两个残疾,怎能无动于衷?面对这样的情况,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从事医患关系的工作人员,主动为这位不幸残疾的花季少女争取社会公益力量进行医疗救助,为其众筹3万余元,此后,又协助其联系法律援助,妥善处理了他女儿薛春艳遭遇车祸的权益维护。而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的医生、护士也主动给小女孩在“轻松筹”上捐款、转发。

车祸无情,人间有爱 ,转眼几年过去了,而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依然心系这位“持续植物状态”的“花朵”。不久前,康复科又派出两名医生、一名康复治疗师、一名护士,到小姑娘家中回访探望,一是为患者进行查体,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二是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指导家属为其做康复锻炼;三是指导患者饮食起居;四是为患者带去康复科全体党员自发为小女孩爱心捐款共1300元。

中篇: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健康是幸福的基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为了残疾人新生活的重建,康复医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的学科带头人张梅,担任云南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会常委,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云南省女医师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六届理事会理事,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等,她介绍,康复医学作为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学科,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正是因为有了这门新兴的医疗学科,那些罹患截瘫、偏瘫和关节功能障碍等疾病的伤残人士,能通过系统的康复医疗,逐渐消除心理和功能障碍,逐渐恢复基本的生活能力,重新回归社会。

擅长对骨折术后功能障碍、脊柱骨折术后、脊髓损伤、创伤性关节炎、肌肉筋膜病变的评定与功能康复治疗的副主任医师黄岳林,现任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红河州医学会医学教育评价委员会委员等,他说:“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许多罹患重病、生命垂危的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生存了下来。但要进一步降低致残率,帮助功能受限的病人重返社会,让被疾病摧残日渐凋零的生命重新绽放,这就是康复医学的使命和责任。”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实现患者的身心同治、全面康复,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高度重视康复医学专科建设,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深化学科建设内涵,推动康复医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儿童康复、神经康复、中医整脊、推拿手法及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在州内领先水平。对骨科术后功能障碍,脑卒中、脑外伤后认知障碍、偏瘫、言语、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技术方面达红河州领先水平。科室先后荣获红河州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个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多项医院新技术、新成果奖。随着重点专科建设工程的打造和推进,服务能力不断拓展和提升。2013年,医院制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将康复医学科列为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之一,在人员配置、设备购置、资金投入等给予重点扶持,并在医院相关科室配置人员支持科室工作。在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现在的康复医学科已逐渐形成了以神经及儿童康复治疗、疼痛康复为突破,中医内科、针灸、伤科整脊手法为基础,以中医结合现代康复综合治疗为特色,致力于儿童康复、神经康复、骨科疼痛康复、肿瘤康复全面发展的格局。

儿童康复——派专人到儿童康复专科医院或科室全面进修学习儿童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技术。掌握了ICF-CY框架下的儿童脑性瘫痪评定、康复治疗原则、神经易化技术、基本康复技术、物理因子治疗、辅助器械等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康复——投资120万元引进了四肢联动、下肢智能康复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结合Bohath技术,运动再学习疗法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及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开展脑卒中、脑肿瘤、脑外伤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等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特别是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是未来2-3年神经康复重点发展的方向。

骨科、疼痛康复——投资142万元引进了超声波、磁疗系统、冲击波、多段位手法床结合关节松动术、软组织牵伸技术、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及传统康复针灸治疗、针刀治疗、伤科正骨的治脊疗法、神经阻滞技术,开展脊柱脊源性疾病、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治疗术以及骨折术后、骨、关节损伤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的综合治疗。并且,将把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与传统伤科正骨的治脊疗法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开展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及临床研究。

肿瘤康复——将依托国医大师张震工作室的建立、云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挂牌,联合肿瘤相关科室秉承祖国医学精髓,坚持中医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坚持中西医并重,本着“以人为本”的整体治疗理念,建立肿瘤康复模式。

……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我们不只是希望能够治好患者身体上的疾病”,学科带头人张梅说:“每一位来到医院的患者都被病痛折磨着身心,在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制定出不同康复计划的同时,更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用耐心、关心、细心、用心和爱心,让每一位患者能感受到命运风刀霜剑之下那一抹尘世的真情与温柔。”

“阿姨,您的病情不是很严重,今天我先做小针刀治疗,您感受一下。”“好的,谢谢医生。”“今天感觉怎么样?”“好多了,腰没有那么疼了,灵活多了……”

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室里,每天来治疗的患者络绎不绝。康复医学科的医师们在人群中穿梭,为病人治疗,仔细询问病人身体情况,提醒病人家属及时关注病人的状态。“如果说别的科室医生是‘救死’的话,康复医学科就是‘扶伤’,就是要通过调理让患者恢复得更好。”这是康复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识。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向前、用力、放松、收回,非常好……”65岁的李大爷因中风发生偏瘫,四肢功能欠佳,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认知、言语、肢体等各种功能训练。“治疗一个月,明显有了好转,感谢医生每天耐心指导。”提起康复治疗,李大爷的老伴对科室医生竖起了大拇指。

在康复医学科,“别怕,你能行!”“很好,坚持一下!”“不错,再来一次!”是每天使用最高频的词汇,哪怕挫败10000次,也有足够的耐心去鼓舞第10001次尝试。

康复医学,就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医疗需求,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始终坚持“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方向,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点+面”相结合的分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形成由高、中、初档次医学人才互补的合理、稳定的人才层次,造就一批优秀学科人才群体,满足学科建设需要。“点+面”即:以学科带头人为目标,培养重点专科人才,实现“点”的培养;以提高临床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支基本功扎实、业务素质过硬的临床医师队伍,实现“面”的培养,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技艺精湛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理人员。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当然,人才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千锤百炼的打磨。多年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精心制定人才培育计划,以“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抓好科室成员的短期培训、上级医院进修和跟班学习。先后派员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以及北京、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地进修学习。邀请专家莅蓬授课、组织科室成员参加全国、省级专业学术会议,及时迅速掌握最新康复技术发展动向。采取科室查房、病例讨论等方式,加强沟通交流,拓宽诊疗思路。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张震工作室、云南中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等现有平台优势,探索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新模式,推动科室人才培养和中医药传承创新。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人才这池活水的激活,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一大批科研优秀成果的取得。《软组织牵伸技术配合冲击波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获红河州科技进步三等奖;《推拿手法结合PNF技术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临床研究》获个旧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云南中医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上,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选派参赛的康复医学科医师黄岳林、白秀莲,均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激励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队伍实现“三个能力”的不断提升:

医师能力提升——医师熟悉康复医学的治疗技术以及各种康复评定技术,能病人做出明确诊断并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做好医患沟通和病情知情同意记录,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针对儿童脑瘫、孤独症、自闭症诊断并制定康复治疗计划,脑卒中患者做好原发病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等的治疗和监测,控制危险因素;针对脑外伤、脑肿瘤术后患者做好继发性癫痫的预防治疗;针对脊髓损伤的患者做好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自主神经反射亢进、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的预防监测及治疗等。

治疗师能力提升——治疗师熟练掌握及应用康复技术:包括脑瘫儿童康复评定、伤病诊断,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活动和参与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运动及步态分析、E-link平衡测试、作业分析评定、言语及吞咽功能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心理测验、认知感知觉评定等,根据评定结果针对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临床问题制定治疗计划,实施康复治疗服务,其中实施的康复治疗技术包括:感觉统合训练、上田正法、体位转移、关节活动技术、Mulligan关节松动术、软组织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方法、Rood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麦肯基(Mckenzi)技术、平衡与步态训练、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认知与知觉障碍的治疗、日常生活活动分析、手及上肢功能训练、ADL训练、自助具和助行器的选择和应用、言语及吞咽功能训练、矫形器的应用、心理治疗等。

护士能力提升——康复科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不仅能做好基础护理,还能开展康复专科护理,护士掌握康复护理技术的能力包括:熟练掌握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脑瘫、骨折及骨关节置换及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康复护理常规。通过各项康复评定(肌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运用皮肤护理、体位的摆放与转换、排痰技术、吞咽训练、膀胱护理、肠道护理等专科护理技术,协助医生与治疗师实施相关的康复治疗,预防患者发生继发性功能障碍。能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解决患者心理问题,鼓励患者,使其正确面对各种功能障碍,积极参与康复治疗。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而且,红河州第三人医院康复团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一些康复项目的先进性、临床应用前景及临床转化,例如上田法,用于治疗脑瘫等运动障碍性疾病,它对痉挛型脑瘫可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抑制异常姿势,防止关节挛缩变形,对恢复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作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于卒中等脑损伤所致环咽肌痉挛(失驰缓症)有显著效果,在国外已有许多报道;镜像疗法(MT),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最初由Ramachandran和Rogers-Ramachandran提出,被用于治疗截肢手术后的患肢痛(Phantom limb pain, PLP);整脊手法治疗腰椎病,随着人口老龄化、退行性疾病的增加,长期不良姿势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脊柱生物力学改变,脊柱小关节紊乱,甚至椎体错位压迫神经根、椎间软组织导致一系列的疼痛、神经根根性症状。大部分患者未达手术指征但症状明显,即“病情轻、症状重”,以往采用止痛、脱水、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虽能缓解病情,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情容易反复。手法整脊能够通过调整错位椎体,恢复脊柱正常生理位置,缓解神经根压迫、软组织嵌断,达到结构性治疗目的。此外,还有肌内效贴扎技术(Kinesiology Taping),肌肉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s,MET)等等,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2021年3月18日,一位意外跌倒导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受伤、在昆医附二院实施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女性患者说:“我现在基本可以放下拐杖自己行走了,曾经以为要在昆明进行一段时期的康复训练,还担心各方面不方便,没想到身边的医院就有专业的康复训练。”

下篇:努力让希望发芽开花

然而,康复之路,任重道远。

2016年的时候,红河州总人口数为468万人,残疾人口数为29.2万人,约占总人口数的6.24%。没有广大残疾人的幸福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全面小康;没有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就没有完美的“中国梦”红河篇。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杨连升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我们要把广大残疾人的梦想和期盼作为努力方向,助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不断增进残疾人福祉,让广大残疾人朋友与我们一道,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梦想红河一起发展进步的机会。

为了让希望发芽开花,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义无反顾、全力以赴投入到爱残扶残助残的行动和实践中。

例如,早在2011年7月26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就曾经邀请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的两名老师,对窗口岗位和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手语培训,这是该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施人性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该院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更好地服务残疾人就医的一项重要内容。手语培训的及时开展,为残疾弱势群体提供极大的方便,促进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该院科教科负责人介绍,患病上医院诊治,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对聋哑人而言,由于语言障碍,却是一件麻烦事。在以往医院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聋哑患者来医院就诊,以前医务人员只能借助纸和笔与他们沟通,但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这给病人就诊带来了不便。为了更好地做好对残疾患者的服务工作,让一线医护人员掌握基本的手语技能,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专门邀请了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为挂号收费室、急诊科、门诊、中药房、西药房、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等窗口科室,以及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尤其是各病区护士长进行了专门的手语培训,以期提高医院医护人员的的整体素质,满足与聋哑患者的交流需求,营造医院无障碍沟通环境,让更多的的聋哑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性化服务的温暖与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大爱无疆,医者仁心,医护人员要树立把伤残人当亲人的思想,为伤残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2013年至今,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与个旧市残联合作开展小儿脑瘫康复治疗项目;2018年至今,又与个旧市儿童福利院合作,开展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康复项目。为了切实做好孤残儿童脑瘫康复,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天使妈妈”到个旧市儿童福利院“安家”,从2018年6月27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与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签署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合作协议书之后,该院就派出康复师常驻福利院,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建立残疾人绿色服务通道、建立康复患者双向转诊渠道,为残疾孤儿的明天,升起了又一轮希望的太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是一项跨部门、跨年度的工作,任务艰巨,目标崇高。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协调一致,密切配合,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确保整个计划顺利实施,为残疾孤儿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领导表示,儿童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残疾孤儿因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疾病和缺陷,成为儿童中需要特别关爱和特殊照顾的弱势群体。为支持发展残疾孤儿事业,保障完成残疾孤儿康复服务项目任务,满足广大残疾孤儿康复医疗需求,更好地为残疾孤儿提供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与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本着合作、互助的原则,签订相关康复治疗协议书,派出“白衣天使”到福利院“安家”。

该项工作迅速推进,2018年7月12日,由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组成康复团队,完成了26名脑瘫儿童的初步筛查,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果共筛查出15名患儿进入项目组;2018年7月26日,康复团队对项目组中15名患儿进行了详细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定;2018年8月8日,为项目组15名患儿建立了完整的病历档案;2018年8月14日,针对每个患儿功能障碍的情况、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了康复治疗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根据目标制定康复治疗计划;2018年8月23日,康复治疗开始。同时,根据福利院保育员专业素质情况,制定了康复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脑瘫总论介绍、高危儿保健、脑瘫患儿康复护理、脑瘫评定技术、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被动活动手法操作、康复治疗效果延伸的意义等。转眼之间,这一工作已经跨越了3个年头,2021年春节,时任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的双文武,带领医护人员专程为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孩子们送去了糖果和慰问,并且,通过心理辅导、赠送玩具、互动游戏等环节,与孩子们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与孩子们渡过了一个美好而难忘的春节。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在个旧市福利院,还有一部分残疾朋友,外出体检和就医不方便,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医疗社工及志愿者“天使传送健康”活动,真情奉献和造福社会。例如,2019年3月13日,组织近50名党员、团员、青年,到个旧市社会福利院开展健康体检和疾病预防筛查,通过“天使传送健康”,为100多名居住在福利院的人员包括残疾朋友们,送去了春天的温暖。院长杨连升说,组织这次“天使传送健康”体检,旨在奉献医疗工作者的一份爱心,传递一份真情。活动现场,医疗团队为居住在福利院的人员包括残疾朋友,进行了抽血、量血压、胸透等各项检查,整理和完善他们的健康档案。同时,耐心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诊疗病情,向他们宣传健康知识,根据各自不同的身体情况进行了健康指导。

新冠疫情发生后,对于残疾人士,核酸采集又成为一个困难。对此,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服务上门,为个旧市福利院应检尽检人员、包括残疾朋友采集核酸。2021年2月25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派出3名工作人员来到个旧市社会福利院,为24名应检尽检的人员包括居住其中的残疾人士采集核酸,在确保生物安全情况下尽快将标本送至本院检测,顺利完成了该项工作,为协助个旧市社会福利院全力排查风险隐患、切实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作出了积极努力。

又如,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开展爱耳公益救助,帮百名贫困重度听障患者“聆听世界”。

一份善心,一颗暖心,一次牵手,一个奇迹。2018年12月14日,“牵手行动——重度听障者千人救助计划”大型公益项目/云南红河爱耳公益计划合作医院启动仪式,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正式举行。该院计划3年筹集善款1000万,为100名符合条件的贫困重度听力障碍患者,免费提人工耳蜗植入及言语康复救助,用实际行动,践行好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造福好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牵手行动·听力重建——人工耳蜗千人救助计划”是由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全国性大型公益活动。该项目将为全国1000名重度、极重度听障者提供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机会。在我国,听力残疾居五大残疾之首,8300万残疾人中有2780万听力残疾人,其中重度听障者约300万。对于重度听障者,植入人工耳蜗是世界公认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工耳蜗是一项伟大的医学技术。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众多的听障者通过植入人工耳蜗回归主流社会。但是,由于人工耳蜗费用昂贵,植入一套人工耳蜗需要花费近十万元,甚至是几十万元,对于一般的重度听障患者家庭而言,这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贫困家庭更是无力承担。

而今,随着国家对于儿童听力诊断的重视及人工耳蜗自助项目的不断扩大,全国困难家庭的重症听障儿童有了重建听力的希望。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加入到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项目,计划3年筹集善款1000万,为100名符合条件的贫困重度听力障碍患者免费提人工耳蜗植入及言语康复救助。近年来,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疗水平快速发展,得到国内专家的认可,成为了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的地方合作医院。经过一个多月努力,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经从全国10个省份的200余名咨询患者中,筛选出第一批符合公益救助的患儿,将依托龚树生专家工作站,由其主刀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后群介绍:龚树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中国听力发展基金会首席专家,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常务委员、首席专家,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委员、耳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常委 国内耳整形耳再造领域的知名专家  ,在耳显微外科及耳神经外科学,尤其是人工耳蜗植入、中耳疾病的外科治疗与听力重建术、面神经疾患及眩晕的显微外科治疗等方面有所建树。

2018年12月14日,“牵手行动——重度听障者千人救助计划”大型公益项目/云南红河爱耳公益计划合作医院启动仪式上,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还发出倡议,为贫困重度听障者捐款,旨在传递社会各界的善行大爱,让那些急需救援之手、家境贫困的聋人及其家庭,感受人间的至善和温情,帮助他们减轻医疗负担,恢复听力健康,重返有声世界。云南医药工投有限公司向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捐款200400元、成都美迪科贸易有限公司捐款20000元。个旧市残联的领导,以及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的领导、医护人员,也纷纷扫描捐款二维码,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据悉,“牵手行动·听力重建——人工耳蜗千人救助计划”主要为适宜患者提供三项费用救助,一是人工耳蜗费用;二是手术费用;三是部分康复费用。个人资助费用最高不超过10万。申请条件:中国国籍;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符合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有残疾人证及医院诊断证明;家庭贫困者优先考虑;年龄不限。   

2018年12月28日,“牵手行动”——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云南红河爱耳公益计划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启动仪式之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龚树生,立即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为6名耳疾患者成功开展手术,其中,两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重返有声世界,另外4台为乳突根治术,同时进行了手术转播。

除此之外,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还积极开展残疾预防日活动。例如,2021年8月25日是第五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主题是“加强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为进一步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营造重视残疾预防、防范致残风险的氛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结合实际,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滚动屏等,积极开展残疾预防知识的宣教教育活动,以及“关爱残疾人”送温暖活动、义诊活动等。同时,对住院的残疾康复患者,开展了送温暖活动,以及义诊活动。义诊中,医务人员为残疾患者开展了内科检查、测量血压、血糖等检查项目,结合检查情况进行了常见病、慢性病的咨询及初步筛查,并结合检查情况给予健康调理建议及讲解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强调了定期检查身体的重要性,鼓励残疾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残疾预防日活动,有效提升了全社会的残疾预防知晓度,帮助更多家长了解了儿童早期干预、生长发育和儿童康复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家长的早期预防意识,也促进了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残疾预防工作。同时,引导广大群众学习实用常见的残疾预防知识和方法,不断增强残疾预防意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远离致残风险。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点亮康复之光  让梦长出翅膀



并且,在第五个全国“残疾预防日”到来之前,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还派出专家组,赴红河县进行爱心康复筛查,为残疾儿童带来新希望。通过各部门密切配合,以信息交换、入户调查、走访等方式对61名残疾儿童进行精准筛查,及时掌握了符合救助条件的48名残疾儿童信息。这些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脑瘫儿童因此将得到全方位救助,促进红河县全面建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

2021年9月16日,立足红河大地、服务滇南患者的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运营启动,这是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具有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精神、智力残疾人及其他功能障碍者提供专业康复服务的职能;科室设置要以康复业务为主导,运用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工程、心理等康复手段,使残障者的身心功能得到补偿或替代,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得到改善,标志着红河州的康复事业揭开了新的篇章。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制定了目标:整合一切社会力量,以医院康复技术为主,以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助力残障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且,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庄严承诺:加大投入,确保康复医院运营;设立专班,确保康复医院管理;整合资源,确保康复医院技术;强化责任,结余全部用于康复医院建设。以此为支点,建立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各县残疾人康复机构、社区残疾人康复点的三级康复体系;建立红河州康复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全州残疾人与康复管理,残疾人康复治疗管理与评价管理的信息化;绘制红河州残疾人信息地图。

按照发展规划,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设置:康复门诊部——各科康复门诊、功能评定室、化验室、放射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超声波室、理疗室、传统疗法室、药房等。康复住院部——康复病区、神经康复病区、骨科康复病区、中西医结合康复病区、儿童康复病区、临床康复一体化病区。肢体残疾康复部——设置运动疗法室、作业疗法室、语言治疗室。听力语言康复部——设有主、客观听力检测室、助听器验配室、人工耳蜗调试室、耳模制作室、言语矫治室、评估室;个别化训练室、情景教室、感觉综合训练室、康复评估室等。社区康复指导部——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指导社区康复指导员和康复员开展工作。后期建设中,将建立神经康复病区、骨科康复病区、中西医结合康复病区、儿童康复病区,实现临床康复一体化病区建设。

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运行后,将致力于“五个结合”:一是普查与诊疗相结合,及时了解红河州残疾现状,及时掌握需要康复的情况,及时针对性的开展治疗,及时处置尽可能恢复有用功能;二是治疗与康复相结合,对于肢体、听力、视力、言语要尽早干预和有效康复;三是医院与社会相结合,专业与社群的结合,构建残疾康复健康体系;四是康复与融合相结合,康复与身心,康复与功能、康复与治疗有机融合;五是专业与普及相结合,专业人员、专业队伍、专业机构的规范治疗与培训,同时实现社会人员与家庭成员康复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和规范。

康复医学,是一门改善和提升人体功能水平的综合性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内涵。它不仅包含医学康复,还涵盖社会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康复医学工程等,涉及很多学科,会不断为残疾人及慢病患者带来福音。可以预见和坚信,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将秉持先进的康复理念,融合临床医学、生命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医疗服务,也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出更多优秀的康复人才!

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注定要开花、结果,它让更多人感知到,希望有颜色,有神态,有表情,有品性。把希望的大门打开,把希望举过头顶,便会轻灵地化作一阵清风,俯冲向你的双脚,磨砺着你坚韧的步伐,一路兼程,任凭万般风卷着千般雨,都不能阻止我们一起去追寻暖阳与彩虹,有如天空与大地,它们相辅而成一幅辽远的人间长卷!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说,康复是残疾生命的重建,也是残疾人新生活的重建。这是对生命的关怀,也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红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正全力以赴推动这项伟大事业不断向前!(赵俊峰  赵薏)

责任编辑: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