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延伸,一间间房屋错落有致,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敞亮,一幅幅文化墙绘主题突出,一棵棵绿树红花郁郁葱葱,一声声虫鸣鸟啼清脆悦耳,一缕缕清新空气扑面而来……踏进蒙自市草坝镇的村村寨寨,眼前美丽的乡村画卷让大家忘却了城市的烦忧。

蒙自草坝镇:现代农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蒙自市草坝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不断推出新措施、打开新局面,努力构建现代化美丽新农村。截至目前,该镇已创建各级文明村3个,其中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1个、州级文明村1个,创建“红河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示范家庭”家庭9户、革除陋习促脱贫先锋家庭5户、州提升人居环境先进家庭2户、平安家庭15户,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已初显成效。

“我的故乡在蒙自草坝就能村……改革开放大变样,人民的生活越过越富裕……稻谷飘香堆满仓,村庄的夜晚,电灯像明珠……”这是在就能村委会采访时听到不远处传来的歌声。寻着歌声,走进了一个两层的小洋楼里。小洋楼有个小院子,里面栽种着玫瑰花、月季花等花卉,院子中央一位慈祥的老人正悠闲地唱着歌、喝着茶。

蒙自草坝镇:现代农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老人名叫李福寿,今年74岁,是土生土长的就能人,也是几代就能人的乡村教师。看到有人来访,李福寿热情地带着参观他舒适漂亮、各类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的家。“刚刚我唱的那首歌是我自己写的词、作的曲!”老人骄傲地介绍,“活了70多年,亲眼看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我为这些变化感到骄傲,我更庆幸自己能够经历这些变化,过上如今的幸福生活。这首歌写得可能不是很好,但却是我有感而发,所以我每天都要唱一唱,把就能的变化唱给所有人听!”

作为就能村的教师,李福寿见证了就能小学从租用民房到建设土木结构的耳房、到砖木结构的校舍再到现在钢混结构教学楼的历史变迁。“三次搬迁、五次重建,每一次的变迁都让就能小学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得到了提高,每一次的变迁都是整个就能村阔步前行的见证。”李福寿激动的说,“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们就能村飞出的‘金凤凰’也逐年增多,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可以说就能的‘桃李芬芳遍神州,莘莘学子行行有’。正是教育质量的飞跃,让我们村的人眼界越来越宽阔了,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了。”

蒙自草坝镇:现代农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除了就能小学的变迁,让李福寿感受最深的就是就能村吃水的变化了。1953年,村子里排队打水的情景让他记忆犹新。“我们整个村子只有三眼井。每天早上5、6点钟就要去排队打水。那会打水还得一个人下到井里去一瓢一瓢地舀进桶里,一个人在井上把水提上来。井水挑回家后,得将酸矾用纱布包在一根长筷子上,放到浑水里搅,让酸矾融化、水清浊分明后,再澄清出干净的水才能吃。那个年代,喝水真是件麻烦事。”到了60年代,就能村组织修建了一个小土坝,这个小土坝都是全村的劳力一挑一挑挑出来的。小土坝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全村人和牲畜的吃水问题。2012年,随着国家水利政策的实施,将原来的小土坝改建成了马鞍山水库。马鞍山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乡村生活用水的小(1)型水利工程。水库设计总库容168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2793亩,水库工程包括拦水坝及输水涵洞工程、溢洪道大洛就四个村委会,受益人口7258人。水库的兴建解决了灌区用水,改善了灌区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你看看现在,白花花的自来水直接流进了家门,党的政策真是好啊!”李福寿开心地说。

蒙自草坝镇:现代农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就能村的变化只是整个草坝镇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我们草坝镇15个村委会不但道路全部得到硬化,还都安装了路灯,并且都建有文化活动室。村民们晚上农忙回来可以去活动室跳跳舞、做做操,生活好不惬意。一部分村子里还有灯光球场呢,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们可爱去灯光球场打篮球啦!大家过上了健康向上的幸福生活!”在草坝镇工作了22年的工作人员杜志明说。

晚上,来到富民村委会卷槽寨的灯光球场,看到31岁的回族小伙子马逢正和他的小伙伴上演着精彩的篮球半场对决。马逢说,每天晚上在灯光球场畅快淋漓地打2个小时的篮球是他最开心的事情,“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不仅带领我们发展经济,还为我们建设活动场所,让我们农村变得更舒适、漂亮!”

蒙自草坝镇:现代农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从租民房办学到建成钢混结构教学楼,从喝浑浊的泥巴水到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从破衣烂衫到西装笔挺,从茅草房到小楼房,从泥巴路到水泥路,从煤油灯到电灯……70年来,一个个变化,一段段历史,记下的是老一辈先人们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历程;展现的是新时代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风采。70年的风云变幻,当年贫穷、落后的农村面貌早已不复存在,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正在美丽蜕变。

通讯员 陈波 何碧 张红周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