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河州博物馆,典藏着一种银制老龙头手镯,那种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无疑是红河州老银饰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红河老银饰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中的吉祥文化;是吉祥文化中的一种种吉祥图案文化。为了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位于大屯海畔尼苏小镇的蒙自银壶公司,悄悄开始了各种银饰、银壶制作。不久前,央视《中国影像》,还专门采访拍摄了银壶公司的银饰制作。





银壶公司总经理金晓弟说,银饰这种文化,凝结着人类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然而,此项民族文化遗产正处于濒临灭绝的状况,令人堪忧。传统精湛的制银工艺日渐远去,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银制饰品,曾经只是收藏家杂项中一个极小的分支;如今,老银饰的价格已经翻了几十倍,清末时期做工考究的一对手镯价格在3000元左右,而民国时期的长命锁价格为600元以上,清代中期的普通银簪价格也在300至1000元不等。老银饰越来越少是一个现实问题,更关键的是,银饰制作工艺逐步消失,这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据悉,老银饰品主要分为3个部分:一是古董类银饰,它们出身名门,造型优美,它们的断代是极其重要的;二是中国民间传统银饰,它们做工稍差,但造型有可圈点之处;三是现代人用银料做旧的饰品,其中做工精良的饰品也具有收藏价值,只是需要等待时间的流逝。应该到哪儿寻觅老银饰?许多人会从贵州、云南等银饰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寻找。金晓弟说,与其苦苦寻找,不如挖掘、传承、弘扬。





早在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银有“安五脏、安心神、止惊悸、除邪气等作用。据医学科学研究,银是天然抗生素,可以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六种左右的病原体;在所有的金属中,银的杀菌性最强,其杀菌能力在数千年以前既已被人类发现和应用,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领域,尤其是作为皇宫贵族的餐饮器具。







金晓弟说,中国银饰历史悠久,更爱彩云之南,金属王国遐迩闻名,银器文化异彩纷呈。德钦永芝,战国头饰序写滇王国银器开篇,与鼎沉剑重之青铜文化并肩而立;抚今怀昔,黑蚂井凤灯“见则天下和”,银铜锡铅得天独厚,工业摇篮孕育冠世大都。且看,《汉书•地理志》金属华章:“贲古,北采山出锡,西羊山出银、铅,南乌山出锡。”《元史•食货志》亦载:“云南金银铜课均为全国之冠”。然而,银饰的制作工艺并不简单,这可是纯粹的技术活,工匠精神体现其中。








为此,金晓弟聚集了大批文化精英、工艺匠人,开始了银饰制作的推陈出新,而今,已经生产制作上百种民族银饰。正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尤其是银壶制作,铸造、锤揲、鎏金、掐丝、焊缀、焊接、錾刻、镶嵌……十万精工,千年典艺,百世本枝,一点灵犀,令人爱不释手。





金晓弟说:“把红河银饰传承下去,把红河银文化做强做大,是我的梦想和心愿。”



通讯员 赵俊峰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