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卫是云南天星实业有限公司输配电工程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参加工作7年多来,他始终坚守在农村电网改造施工一线,2015年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2011年7 月,乔卫毕业于河南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1年 11月入职后被分配到云南天星实业有限公司送电分公司工作。那时候,作为刚刚告别大学校园的他来讲,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事物。
个旧市2011年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部分涉及个旧市3个乡镇8个单项,共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47.49千米,配变1台,容量0.16MVA。低压线路4.5千米。柱上开关7台,JP柜1台,总投资为2610万元。
为了确保个旧市2011年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如期完工,乔卫每天坚持自学相关理论书籍,熟练掌握操作相关技能,与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周亚烈师傅签订师徒合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那时正值隆冬时节,为了赶工期,面对呼啸的冷风,通宵达旦对于乔卫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为了确保操作和现场安全,只要有较大、较复杂的工作,乔卫都同施工人员一起到现场操作,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安全措施检查、操作技术指导、现场工作协调。
记得前期测量时,每天风餐露宿,翻山越岭,一进村就是一天,上山、测量、沟通、记录、下山。由于村里的路没有办法进车,完成一天查勘任务后,还需要再走上近一个小时从村里出来,才有车可以坐。过度的劳累让乔卫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医生再三嘱咐要注意休养,避免劳累,可他一忙起来就忘了自己的身体。为了完成开竣工资料编制、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管理、停电计划申请上报等工作,乔卫经常凌晨一两点才回休息,第二天照常上班,这样持续了七个多月,顺利地完成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乔卫是个十分细心、责任感特别强的人。同事们都称他是农网改造施工一线上的“拼命三郎”。
技术创新的“带头人”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钻一行”。 乔卫特别爱琢磨、爱钻研,作为农网改造工程管理的一名技术骨干。
在35千伏斗姆阁输变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乔卫担任项目总工。35千伏斗姆阁变电站新建35千伏果斗352断路器间隔。该间隔电气设备主要包含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及其相关的安自装置等。本工程海拔跨度较大,由2000米下降至200米,沿线岩石覆盖较多,种植香蕉、山菊、旱谷、玉米,施工很困难,采用挖掘机开凿势必对当地农作物损坏较大,采用爆破作业会给周边农户和设备设施带来风险,经过多次讨论,乔卫最后采用劈裂机设备,在矿山使用特火。
通过本次工程中采用的新设备和新工艺,为公司今后类似工程施工将在针对岩石地段施工得到广泛使用,同时节省了投入资金,提高作业效率。该变电站投运也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让高速公路早日通车是他最大愿望
无论在石泸高速公路电力线路迁改工程现场,还是在召泸高速公路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施工现场,都能见到乔卫忙碌的身影。石泸高速公路电力线路迁工程铁塔均在林地、果园、庄稼地里无形当中增加了施工难度。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M1、M5、N1杆塔在基础开挖、浇制时,因该铁塔均在桃树和梨树地里面,目前庄稼正是收获的季节,乔卫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往返多次协调后,铁塔基础才得以顺利开展。
据工程现场负责人郭菁介绍:乔卫是个工作狂,每天都要加班加点,总有干不完的事情。乔卫作为石泸高速公路电力线路迁改工程的总工,他却没有更多地指挥命令同事,而是以身作则,用无声的行动带动全体施工人员。
特别是在召泸高速公路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施工现场,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乔卫每天早晨七点就起床上工地, 提前做好停电准备工作,与施工队共同做好危险点分析,接地线装设杆号,始终以身作则实地指挥、搞好现场协调。由于白天现场作业多,他只有利用晚上时间来整理资料,有时候通宵达旦,眼睛熬得通红,布满血丝,他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高速公路早日通车。
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乔卫用坚守、执著、奉献演绎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在他的身上写满了简单与朴实,在农村电网改造施工一线,他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通讯员 张建强 孙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