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县自2013年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以来,以“民族团结·同步小康”为目标,以“三大”工程、“两项机制”为抓手,强化领导、舞活经济、做美城乡、改善民生,通过创建,全县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全县呈现一片生机盎然景象。
强化领导,“一把手”工程抓创建
屏边县委、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级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发改、财政、民宗等50个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相应成立了以单位“一把手”任组长的创建工作机构,高位推动创建工作。制订下发了《屏边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九进”活动实施办法》《工作流程》等文件,指导了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紧紧围绕“三大”工程(一把手工程,普惠工程,凝心聚力工程)、“两项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共建共创机制),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县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在国家规定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增加了进医院、进军(警)营、进家庭的“九进”创建活动,每进活动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任组长并负责抓好落实,做到创建工作全覆盖,党的民族政策家喻户晓。
舞活经济,民族产业促增收
屏边将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作为增进民族团结、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实施了以荔枝、枇杷、猕猴桃各发展十万亩、一百个示范基地、一千户种植大户的特色农业产业“十百千”工程。截止目前,累计发展荔枝6.6万亩、猕猴桃5.4万亩、枇杷7.7万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万余户3万多人实现脱贫。屏边荔枝在2017年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中荣获金奖,猕猴桃在2017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均荣获金奖。同时,巩固提升传统速生杉木、桤木、林下草果“三个30万亩”绿色林业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畜禽养殖、特色中药材种植,百万亩绿色产业基本形成。
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2013年以来,累计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9.4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1153个,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96106人下降到2017年末的32916人,减贫63190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74.3%下降到2017年的25.35%。
民族经济持续发展,工业、农业、旅游业正花繁叶茂,硕果累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16.98亿元提高到32.31亿元,增长了1.9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268元提高到28434元,增长了1.75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971元提高到2017年的7842元,增长了2.64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公共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远超全州平均水平,大部分指标名列全州前列。
做美城乡,群众增添幸福感
针对县城、集镇、村寨无特色、无亮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缺乏载体的实际,屏边县委、政府围绕“一个精品(精品县城)、二个示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三个特色(高原特色农业、边疆特色工业、边地特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目标,以“一个园区(农产品加工及仓储物流园区)、三大工程(‘滴水苗城’建设工程、种植业‘十百千’工程、大围山国家公园建设工程)”为载体,突出苗文化,做足水文章,发挥绿优势,挖掘山潜力,全力实施“精品县城、精致集镇、精美村庄”工程建设。
投资15.9亿元全新打造滴水苗城新城片区,通过3年多的努力,滴水苗城新城片区“一府八寨”“一河五景”初步建成;投资2.4亿元完成了老城风貌街区改造。形成了以坡屋顶、小青瓦、米黄墙、吊脚楼、苗图腾、木格窗、美人靠等苗族文化元素为特征的“屏边苗式”建筑风格,县城规划区内新增市民休闲广场9个,湿地公园1个。在全县7个乡镇开展了“精致集镇”、“精美村庄”建设,建成了以新现、玉屏为代表的“精致集镇”3个,以刺竹林、汤东等村寨为代表的“精美村庄”46个。全县森林覆盖率55.02%,林木绿化率63.29%,水环境、饮用水质量分别保持在三类、二类以上,大气质量保持优良,县域环境质量名列全省前茅。城乡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宜居,各族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改善民生,发展成果惠万家
蒙屏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投资10.68亿元实施了1460公里农村公路改扩建,在全州率先实现行政村道路硬化全覆盖。投资11.28亿元实施农田水利工程868件,解决了8.24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全县76个行政村706个自然村全部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4G网络、通广播电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
深入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行动计划, 2013年以来,投资3.68亿元完成了全县263个中小学“全面改薄”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目标考核多年名列红河州南部六县前茅。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6.46%,初中学生三年完学率达91.6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1.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0.43%,人均受教育年限8.6年。
全县医疗卫生保障有效提升,投资2.9亿元,新建了县城新区人民医院,完成了全县6个乡镇中心卫生院、67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建成村级活动场所503个,保障性住房4448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新农保实现了全覆盖,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基本实现。
巩固团结,民族文化聚民心
积极抢救、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物古籍、口传文化、音乐舞蹈、体育、技艺、建筑、服饰、餐饮和医药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讲、征文、书画展、民族体育、刺绣等各种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活动如火如荼,每年定期举办苗族“花山节”、壮族“花米饭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节日,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和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民族手工艺展销。获得了以“苗族花山节”为代表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13项,建成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点7个,拥有民族业余文艺队150余支,民族文化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
屏边县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无毒巩固县、云南省平安先进县、云南省双拥模范县,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今天的屏边,无论你置身城市大街小巷还是乡村农家院落,展现眼前的是各族人民欢悦、安怡的祥和景象,倾听不尽的是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动人故事。这里一城民俗风,满目和谐情,美丽苗乡·森林屏边正实现华丽转身!
通讯员 黄殿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