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于一体的医院。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医院创建工作以来,该院围绕“一廊两室十示范,便民措施惠民族”原则,不断通过提升诊疗技术、服务水平,让各族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创建至今出院的少数民族患者共计89884人次,门诊达1285782人次。

蒙自市人民医院民族团结工作侧记

耐心细致的便民举措

        “真没想到,在这里看病还有彝语翻译全程陪同,真是方便啊!”近日,记者在市医院采访时遇到来自西北勒乡的72岁的彝族大妈张文英在“双语导医台”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就医。

蒙自市人民医院民族团结工作侧记

        张大妈长期深居简出,与外界交流不多,只会说自己的民族语言——彝语。张大妈说,这次是因为前两天市医院的医生上去义诊时,发现她血压和心脏有些异常,在他们的再三劝说下才进城做进一步的检查的。“很忐忑地来到城里,怕他们听不懂我讲的,我也听不懂他们讲的,好不容易下来一次还白来了!没想到这里的工作人员不但会彝语,还主动帮我办理各种手续,真是方便!”

        “双语导医台”专门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民族语言服务,由2位分别懂得彝语和哈尼语的工作人员进行轮岗。此外,市医院还组建了由34人组成的民族语言志愿队,2人一组,每组值班一个月,在需要的时候由医院总值班统一调配提供民族语言服务,最大限度地让各民族群众享受到最便利的就医服务。

        来自草坝的回族患者李世雄接过张大妈的话:“这里还有回族食堂呢,为我们回族群众省去了很多事!不用提着锅带着菜来就诊了!”“是啊,还有母婴哺乳室,为向我这样带着小孩来看病的患者提供了一个私密的空间。”……旁边的患者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起了市医院的贴心服务。

无微不至的健康指导

        在市医院的民族健康宣教室,记者看到心内科主任护师李桂华正在认真地给几位民族群众上卫生健康课。“根据我多年的从医经验,很多农村民族患者的生病根源都是长期不注意个人卫生。所以我们每个月都组织他们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向他们讲述人畜混居、不良的生活习惯的危害,教他们如何健康生活。” 李桂华介绍道。

蒙自市人民医院民族团结工作侧记

        走进宣教室,记者发现四周的墙壁都张贴了健康宣传画册,书架上摆放了各类宣传图册、健康书籍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促使各民族患者自觉自愿地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自冷泉的苗族群众杨景成由于急性阑尾炎入院,他说:“我们世世代代都那样生活,以前从来不认为那些习惯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在这里住了十多天的院,学到了很多,回去后,我一定要让老婆、小孩改掉那些坏习惯,尤其是小孩一定要让他们健健康康地成长!”

        民族健康宣教室只是市医院向民族群众传播健康知识的一个缩影,几乎在市医院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健康知识宣传内容:走廊上、过道内到处都张贴了各类良好生活习惯的宣传画册;各科室都有相关疾病预防知识……健康指导真是无处不在!

全覆盖式的医疗下乡

        “为了给贫困地区的民族群众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我们还定期开展医疗下乡活动。”市医院宣教科科员马嘉介绍,截至目前市医院到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义诊、专题讲座等共计722次,派出医务人员1500余人次;每年选派30余名医务人员到各乡镇卫生院定期坐诊,开展医疗技术传帮带工作,受到各民族群众的欢迎。

        这不,10月18日,由市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儿科、泌尿外科等多个专科的副主任医师、科室主任、护士长等组成的3个医疗队再次前往西北勒乡、芷村镇白沙坡、鸣鹫镇菲克村为300余名各民族群众送医、送药、送爱心,发放各类健康宣传资料500余份。“带着药、设备和健康宣传资料一路颠簸来到这些村村寨寨,说实话很辛苦。不过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我们的辛苦就不算什么了!”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云说。

         “用心传爱做护理,优质服务保质量”。市医院的医务人员正用自己的方式全心全意地践行着这个理念,正在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各民族群众的生命健康!

通讯员  王爱菊  陈波

责任编辑: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