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屏边县白河镇多地发生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灾情发生以后,白河镇党委快速反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强大的基层组织力转化成抢险救灾一线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全镇党员干部勇担使命、冲锋在前,在抢险救灾一线守初心担使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忠诚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
8月13日凌晨4时,受特大暴雨影响,滇越铁路线上的屏边县白河镇辖区内的腊哈地火车站内出现一起山体滑坡,导致火车站内形成泥石流的一起自然灾害,有47名铁路职工和家属被围困。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接到群众救援电话后,白河镇党委果断下达指令,迅速会同白河派出所、屏边县消防救援大队等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腊哈地火车站,在救援途中,面对泥石流造成火车站铁路、道路被阻断的严峻现实,许多抢险突击队员跌倒多次,浑身泥泞,雨水与汗水湿透了衣服,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一个人退宿。救援现场广大党员干部更是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连续作战精神,尤其是白河派出所长牛斌同志在在险情处理中不顾自身危险,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沉着冷静,与抢险突击队员团结协作,采取人工接力的方式用编织好的救援绳索引导群众迅速撤离,他们的双手磨出血,他们的脚趾磨到烂、他们的肩膀磨掉皮,累累伤痕成为他们“最美的军功章”。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被困的腊哈地铁路工区47人迅速撤离了危险区,转移到安全地带。全体参战党员突击队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担当。
二、积极行动,尽全力投入灾后重建
关键时刻,党员必担当。白河镇在抢险救灾一线成立了“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确保急难险重位置上都有党员身影。在抢险的关键时期,白河镇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担当在先、敢打硬仗,确保每个细节都有人管、有人盯,有人负责,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筑起防汛抢险救灾的“铜墙铁壁”。由于辖区内国省干线、农村公路18条道路不同程度受损,其中路面损毁20余公里,塌方9万余立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点多且分散,在部分交通中断,山石不断滚落的情况下,副镇长王庆永迅速组织本地工程队开展公路损毁灾情查勘工作。为第一时间掌握公路设施灾情,在险情查勘中,他始终战斗在最前线,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泥泞不堪的南溪河岸边,及时汇总统计上报灾情,为科学决策和道路规划重建提供第一手详实数据;为加快除险,他紧锣密鼓地调集挖机等修路器械迅速抢通道路3条8处,会同县交通局尽全力打通生命通道。白河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采取领导分片负责、分段管理、多点施工、齐头并进的方式组织镇干部、村两委及群众抢抓利时间积极进行抢修重建工作。镇领导干部第一时间到村到现场开展工作,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同时村干部、受灾村民积极自发加入了抢修队伍,成为为灾后重建的主力军。
三、多措并举,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救灾一线,党员就是旗帜”。广大党员干部在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中不畏艰苦、勇挑重担,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增强信心,战胜困难。马卫村党总支副书记黄进国连续几天徒步翻山排查险情,穿梭在村里的各个角落,了解贫困户和村民的受灾情况,乡亲们劝他回去休息,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在乡亲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退缩!”放阳、热水等各村党总支号召党员群众进行自救,开展清理路障活动,参与活动者最高年龄超过了75岁。“看到党的干部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我们,有再大的困难我们都有信心去克服!”热水村砖洞小组村民信心满满、感激万分。此次灾情涉及白河镇8个行政村,灾情过后,各村群众房屋和财产不同程度受损,大面积农作物被淹或冲毁,道路塌方。白河镇各村党总支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指示要求,召集村两委干部、党员分组入户向受灾群众送去上级的关心,以解决受灾群众的实际困难,并极力稳定受灾群众的情绪。党心连着民心,党情胜过亲情,各村党总支又安排党员干部逐户走访受灾农户,对灾情进行详细的登记上报,并积极动员受灾户开展生产自救,争取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当前,防汛救灾形势依然严峻、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更显艰巨,白河镇党委把“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行动号令,再接再厉、继续奋战、守住底线,当好群众“主心骨”,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攻坚战,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新答卷。
(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