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带着《春之祭》来蒙自了

    8月22日爱丁堡当地时间,杨丽萍老师带着《春之祭》亮相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并登上“苏格兰时报”头版。

杨丽萍带着《春之祭》来蒙自了

杨丽萍带着《春之祭》来蒙自了

杨丽萍带着《春之祭》来蒙自了

    “我想象一个肃穆的异教祭典:一群长老围成一圈坐着,看着一位少女被迫跳舞之死。她是献给春天之神的祭品。”这是斯特拉文斯基心中的幻象,是他创作《春之祭》的源头。1913年,尼金斯基首版《春之祭》首演。作为古典舞蹈和现代舞蹈的转折点,与其说《春之祭》是一种表达,不如说是一种质的转变:舞蹈艺术从此与古典秩序决裂,从而走入现代的混沌。迄今为止,《春之祭》已经有八十多个版本。西方版本以体现现代焦虑及恐惧为主,东方版本则大多延续了原著中的死亡和宿命主题。

    虽是西方题材,极具东方色彩

杨丽萍带着《春之祭》来蒙自了

    而在杨丽萍的版本中,献祭,不是被动的,是主动地请求救赎。

    杨丽萍的艺术团队阵容强大,曾获奥斯卡最佳美术奖的叶锦添担任美术指导,著名作曲家何训田负责作曲。

杨丽萍带着《春之祭》来蒙自了

    与大多数版本只留黑、白、灰、红的极简美学相反,叶锦添设计的舞台具有浓烈的东方风格:

杨丽萍带着《春之祭》来蒙自了

    朱红、漆黑、钴蓝、土黄的浓烈色块,铺满地面的六字真言,藏式面具垂坠的流苏,度母光环上镶嵌的宝石……在混沌中舞者的身体依次发光发亮,举手投足间都如同梵音,不断放大、扩散。

杨丽萍带着《春之祭》来蒙自了

    作品融入藏族文化多种意象,如狮子、祭司等,以及东方文化中对生命的“轮回”认知,致敬西方百年经典。

杨丽萍带着《春之祭》来蒙自了

    就是这样一部“深受歪果仁喜爱”的重磅舞剧,将于2019年8月30日-31日在云南红河大剧院进行两场演出。

责任编辑: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