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边是云南省惟一的苗族自治县,在全县16万的总人口中,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42%。9月17日上午,在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屏边专场的发布会上,中共屏边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雄文在介绍屏边的发展成就时称:屏边如今已经建设一座从无人问津到让人流连忘返的城景一体化特色县城。

1963年被设为苗族自治县的屏边县城,位于国家森林公园大围山脚下,李雄文介绍:这里“寒冬腊月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由于历史原因,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屏边担负了长达40多年的支前战备任务,直至90年代中期才转入经济建设。屏边县在充分保护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前提下,坚持走高原特色生态道路,如今仅屏边的荔枝、猕猴桃等特色水果,就获得注册商标11个、有机食品转换认证9个、专利授权2项、发明专利9项;“屏边荔枝”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绿色食品认证,并多次荣获全国金奖。

今年,屏边立下“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5%的“军令状”,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林(木)、户户有果(树)、家家有畜(禽)的目标;在国家政策、帮扶挂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屏边有信心、有能力打赢打好这场脱贫攻坚大会战。
李雄文还重点介绍了县城的大变化。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深藏大山深处的屏边县城市建设十分滞后,印象就是 “破旧杂乱小”,没有吸引力。2013年,屏边提出“一个精品、两个示范、三个特色”的发展思路,其中“一个精品”就是要建设一座苗族风情浓郁的精品县城的目标。
为充分挖掘苗族文化内涵和潜力,以苗族文化和生态文明为着眼点,以改善县城风貌和人居环境为落脚点,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改造建设、全方位加强管理,以“山、水、林、苗、城”为设计理念、“蓝脉绿网•宝石项链”为设计主线、遵循“城景一体化”和“产城融合”原则,以“美丽苗乡•风情屏边”为城市建设主题,秉持“突出苗文化、做足水文章、发挥绿优势、挖掘山潜力”的建设理念,着力打造一座干净、宜居、特色的“美丽县城”。
通过3年的努力,投资2.53亿元对老城区主要街道沿街面、重要节点周边共752幢53.3万平方米的建筑实施风貌改造。同时,“一心八寨”“一河五景”滴水苗城新城片区崛地而起,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大到4.3平方公里,这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特色鲜明,集观光游览、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是“美丽苗乡·森林屏边”的缩影,构建了一个“慢、静、闲、养、探、创”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如今,整个屏边县城的打造都按照“城景一体化和产城融合”的规划建设思路,充分融入屏边特有的苗族文化、边地文化和森林文化特色,将县城作为5A级景区来进行规划建设。按照“苗文化+旅游”、“苗医苗药+健康”、“健康+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让县城每一个重要组成单元都有“路线图”和“施工图”,全力打造世界苗人向往的故里,千年苗文化绽放的故乡。
在充分总结推广县城建设经验后,屏边又在全县范围内奋力推进“精致集镇”和“精美村庄”建设,将“屏边苗式”建筑风格向乡镇、村庄延伸,突出地域民族特色风貌。对村庄文化、产业、景观、特色、改造提升等进行系统规划。在全县范围内着力建设一批彰显民族特色文化,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的美丽村庄。

李雄文自豪地称:屏边县城就坐落在大围山原始森林脚下,年平均气温16.3℃,森林覆盖率60.31%,年平均相对湿度86%,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100%,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年均达2331个以上,2019年荣获“中国天然氧吧”荣誉称号。屏边历届党委、政府确立“山、水、林、苗、城”五位同构的理念,着力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三生空间”,探索出一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屏边特色的生态文明道路。屏边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县城”等殊荣。随着泛亚铁路东线的建成通车,蒙自至屏边高速公路将在明年建成通车,屏边至河口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稳步开展,屏边县的交通制约瓶颈将得到历史性全面突破。如今,已经从无人问津变成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美丽苗乡·森林屏边”。
记者 任锐刚 实习生 杨学桐
来源:新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