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屏边县充分挖掘传承苗族刺绣资源,通过不断整合刺绣资源,推进产绣融合,开展刺绣培训班,不断吸引外来订单,让苗绣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五彩麻线连起了众多农村妇女,小小针头绣出了一片大好产业。
苗绣作为苗族人穿在身上的一部“无字史书”,承载着苗族文化的积淀与发展,为了让苗绣作品走出大山、让更多消费者穿在身上,作为家乡人的侯振伟在国家鼓励返乡创业的大好政策下毅然撤回了在昆明的工厂,回到家乡开启了苗族刺绣作品的创业之路。
屏边县绣莉丰乡民族工艺制品厂的负责人侯振伟说,我一回到家乡就到民间收集绣品,到各个村寨去拜访老绣娘,通过收集老绣娘手上的这些绣片,把它们拿过来以后重新设计创新。我把绣片上的这些图案,还有一些绣法结合现代时尚元素,把它打造成更多人容易接受喜欢的文化产品、家居生活用品、装饰用品。 在拜访绣娘的过程中,侯振伟发现屏边县苗绣底蕴深厚,上至80多岁的老奶奶下至10多岁的小孩子都能刺绣,但是他们的生产仅仅停留于自给自足也没有人收购。为了打通销售与生产之间的环节,侯振伟先后在白云、湾塘等乡镇成立了绣坊工作站,把会刺绣的苗族妇女集聚在一起,这样不但为绣娘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地方,还有利于提高绣品的质量。侯振伟说:“在这个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绣片生产越多,他们的收益也更高,在帮助他们实现不离开家庭、不离开家乡就能够创收的同时,又让我们的苗族刺绣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近年来,屏边县委、县政府积极寻找帮扶措施助推苗绣产业,通过定点挂钩帮扶的中信集团、上海徐汇区引进优质资源、开展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让屏边苗绣走向更大的舞台,同时也为苗族妇女增收致富提供了机会。
绣娘古飞就是中信集团定点帮扶屏边县手工艺“绣娘”产业化暨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培训班的学员之一,她告诉记者,苗绣是苗家妇女祖辈传承下来的刺绣技术,从小耳濡目染,苗绣对自己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通过培训让她对苗绣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她更有信心做好苗绣增加收入,并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
随着屏边滴水苗城特色小镇的建设,来屏边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苗绣产业也有了新市场,苗文化的传承也有了光明的未来。屏边县副县长王立说,通过苗绣的传承发展,让美丽的苗绣有更多的消费者,让更多人可以看到、可以使用苗绣产品,从中感受到我们苗族悠久的文化,有力地推动屏边苗绣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通讯员 李关伟 赵俊
来源:新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