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在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弥勒专场上,一组组数据、一个个亮点,都向人们说明了,弥勒的7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
70年来,“红河的弥勒”正在成为“世界的弥勒”
       弥勒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金荣介绍,近年来,弥勒市发展势头十分抢眼,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排名红河州第一,在全省的排名也不断靠前。在相继获得诸多荣誉称号的同时,弥勒市以五组数据证实了70年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弥勒市的城区面积从建国初期的0.18平方公里扩大到2018年的23.5平方公里,扩大了130.56倍;境内的公路里程从建国初期的120公里扩大到2018年的4036.99公里,扩大了34.64倍;国内生产总值从1463.27万元增加到300.46亿元,增长了2053.35倍;财政总收入从75万元增加到27.51亿元,增长了3668.30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53.96万元增加到37.76亿元,增长了831.62倍。一组组的数据,见证了新时代弥勒发展进步的每一个脚印,同时,也少不了弥勒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70年来,“红河的弥勒”正在成为“世界的弥勒”
       弥勒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截至2018年底,18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已基本建成;全市花卉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71万亩;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42个、认证面积25万亩;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30.95亿元,被评为2018年云南省云药之乡、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市。同时,弥勒市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及加工产业以及非烟产业。目前,工业园区已聚集企业36户、从业人员达5200余人;2018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1.02亿元,全市实现非烟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28.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总数达50户。
70年来,“红河的弥勒”正在成为“世界的弥勒”
70年来,“红河的弥勒”正在成为“世界的弥勒”
      而在旅游产业领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阿细先基在此发源和传承。名扬中外的红烟、红酒、红糖已然成为弥勒最靓丽的名片,并在此形成了或创新或浪漫或古朴的独特文化;可邑小镇彰显乡村旅游的魅力;东风韵小镇核心区已初具规模,红河水乡、太平湖森林小镇建设正加快推进,4个特色小镇已累计完成投资47.05亿元,已成为弥勒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新亮点,展示特色旅游的新窗口,一批经典的文旅融合项目正将弥勒不断推向世界。截至2018年,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了1000万人次,达1039.23万;旅游收入突破了100亿元,达101.51亿元。
70年来,“红河的弥勒”正在成为“世界的弥勒”
70年来,“红河的弥勒”正在成为“世界的弥勒”
       在发布会现场,记者切身感受到,枯燥的数字背后的生活变化是几代人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弥勒56万各族人民也将努力奋斗,争取早日打造成“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让更多的人喜欢弥勒、爱上弥勒,让“红河的弥勒”成为“世界的弥勒”。
    记者 段杰 实习生 杨学桐 周璞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