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1日开始,开远市101大厦的448户住宅业主,正接受业主委员会通知,到物管办进行登记,以准备在本月中旬对太阳能进行拆除。至此可以确定,该大厦的太阳能节能项目成了一个失败的案例。而在这个案例中,太阳能生产厂家、开发商、业主以及鼓励这一项目的政府部门,都没有一方成为赢家。
家家水管相牵连 漏水维修太艰难
101大厦是一个地下2层、地上31层的住商一体房产项目,大厦于2013年建成交房后,就成了开远市的一处标志性建筑。在大厦建设期间,开远市政府就在项目南面建设了一块数百亩的城市中心大草原以森林公园,大厦建成后,高楼和草原相映成辉,让这里成了一个良好的城市景点和市民休闲点。
大厦建设时,政府鼓励将项目建成一个节能工程示范点。为此,开发商跟昆明一家太阳能厂家联系,对高楼外挂式太阳能方案进行设计。据厂家一名人士介绍,对设计开发的产品,也选择了空旷地点进行了反复实验,在达到了满意效果后才决定安装的。但没有想到的是,自交房后,住户对太阳能的问题就一直反映不停。而物业管理处在接到的业主的问题反映中,70%以上都以太阳能问题有关。后来,101大厦业委会成立后,组织了业主中的技术人员对太阳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后,才发现了其中的很多弊端。
原来,在住宅房中,每单元的每层设计为4户,但太阳能板、太阳能储水罐等却都是安装在南面两户人家的窗外。更大的弊端在于,4户人家的太阳能热水管是户户相连的,只要一处出问题漏水了,就导致4户人家的太阳能都无法使用。而且,4户人家的太阳能管内的水如果漏光了,却又要到安装在上一层人家窗户外的补水箱里去补水。这样,不管是户主还是物管人员,根本就无法巡查是哪一家的太阳能出了故障。更因为是安装在高楼外墙上,即使是极小的一点问题,维护起来也异常艰难,维修费用高得不得了。
有技术人员介绍:该款太阳能的设计,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并不是太阳能管中的热水,而是太阳能管内的加热水,通过不断循环到储水罐后,将储水罐内胆中的自来水“捂热”后,住户再使用这捂热的水。而储水罐的安装,因为空间的限制,原本应该高于太阳能板的,却是跟太阳能板在同一平面,也导致其热水利用率极低。
由于上述复杂的原因,导致大厦的太阳能故障不断,物管为此也是被折腾得焦头烂额,看又看不到,修又修不了。
太阳能面板多次爆裂威胁地面行人安全
更让住户忧心忡忡的是,发生了多次的太阳能面板爆裂事件。而太阳能面板只要一爆裂,玻璃碎块就直落地面。而地面上又是公共场所,每天晚上都是行人不断,按现今的法律法规,万一爆裂坠落的东西砸到地面行人,那户主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可就大了。幸运的是,在登记已经发生过的9起太阳能面板爆裂事件中,多数是在夜间或者雨天,都未造成人员伤亡。
虽然这样,但太阳能问题却成了住户们最提心吊胆的事,就在担心它哪天会给自己带来祸害。
此前,针对多数太阳能无法使用的问题,业委会在掌握了太阳能的原理后,也统一组织过几次补水,但奇怪的是,一些人家在补水后能用了,但一些原来可以使用太阳能水的人家,却在补水后无热水了,这都让大家不得其解。针对此问题,业委会也组织技术人员提出了改造方案,并向开发商提出了改造的建议,将其改造为互相不牵扯的各家独自补水的方案,但开发商和厂家迟迟确定不了。在发生了几次太阳能面板爆裂的事件后,多数人对改造使用已不感兴趣。面对业主的呼声,业委会组织人员跟开发商商谈,希望拆除太阳能。但开发商却不愿下定决心。为此,又有人向开发商提出了赔偿诉求,并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了两年的官司,法院判令开发商和太阳能厂家,限期拆除有安全隐患的太阳能,但驳回了业主的赔偿诉求。
由于法院的立案只是针对个体业主的诉求而不是面对全体住户,在二审法院判决生效后,11月27日,在开远市房管局的主持下,业委会跟开发商和太阳能厂家进行谈判,最后三方共同确定,由厂家组织人员,对全部太阳能及其附近件进行全部拆除。拆除时间定于12月中旬,并要求在春节前完成。
不过,由于太阳能毕竟是私人财产,对于自己改造后要自行留用的业主,哪一方都没有权限对其拆除。为此,业委会发布通知,要求全体住宅尽快登记,以将需要拆除的名单提供给厂家。两年前,在业委会组织的太阳能问题处置登记中,448户中,只有16户选择了改造留用,还有一些在装修时就自行拆除了太阳能。而3日的登记显示,在已经登记的225户中,选择拆除的就有224户,选择留用的只有1户,还有19户是已经自行拆除了的。
面对着就要开始的太阳能拆除,很多业主还是觉得非常可惜:云南,那么好的太阳啊,可惜用不了!也有人认为,在高楼大厦越来越多的今天,高楼上安全、高效而又便于维护的太阳能产品开发,确实是一个极有潜力的空间。
首席记者 任锐刚 摄影报道